而且她最近之所以能十塊二十塊的賺錢,靠的也是範榮華的雞場,一旦他的雞場恢複了周轉,她就沒理由再做中間商二次轉賣了。
到時候,她跟劉福寶的合作就要終止,她隻能通過日複一日的擺攤來賺點辛苦費。
那如果……她做那個供應商呢?
這個想法倒是很合理,江晚卻犯了難,該去哪裡找供應商?
她百無聊賴地劃拉着地上的小石頭,心裡不停地思考接下來的計劃,沒注意旁邊又折返了一個男人。
“在煩什麼?”宋祈年冷不丁問道。
江晚正糾結着呢,聽到他這麼一問,便也沒設防,将自己的想法傾訴了出來,但聲音很低,聽起來和自言自語沒什麼區别。
宋祈年還是耐心地聽完了。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你這樣賣大量食材的個體戶賣家我還是第一次見,但這樣售賣确實不賺什麼錢,你可以去飯店或者供銷社問問,看他們需不需要長期供應合作,不過這些廠商會壓價,你售賣的單價要比市場價更低些。”
想了想,他看向中心區域人山人海的盛況,問道,“你……會做飯嗎?”
做飯?江晚已經很久沒接觸這個詞了。
小時候父母遠在外地工作,她就變成了村子裡的留守兒童,整天和奶奶相依為命,她也跟着學了不少生活技能,尤其是奶奶最拿手的做飯。
那時村子裡有很多同齡的留守兒童,除了一些天天欺負她的,還有一兩個要好的小夥伴,他們爺爺奶奶做的飯遠遠不如江晚的奶奶做的好吃,于是三天兩頭就會上門蹭飯,也讓他們寂寥的土房子變得熱鬧起來。
記憶中,隻要奶奶家的炊煙升起,江晚很快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絲毫不輸大廚。
天知道那個時候江晚有多麼仰慕奶奶的廚藝,整天跟在奶奶屁股後面嚷嚷着要學做飯,奶奶一開始嫌孫女年齡小,擔心她被油濺到,或者被鋒利的刀具誤傷,怎麼都不肯讓她踏足廚房,隻在客廳裡等着吃香噴噴的飯就好。
後來随着江晚年齡增長,奶奶便一點點教她廚具的使用、家常菜怎麼炒才好吃、什麼樣的調料怎樣使用才能增味……
奶奶教的仔細,江晚學得也認真,廚藝也與日俱增。
隻是後來上了高中後,她便被父母接到了城市裡生活,再加上高中大學都是在學校住宿,無法使用電器,她已經很久沒有做過飯了。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江晚回答的有些猶豫:“會……吧。”
宋祈年有些好笑,什麼叫會吧?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難不成這小姑娘連廚房都沒進過?
“不會的話,我可以教你。”他輕輕地眨了下眼。
江晚搖了搖頭:“不用不用,我自己會做飯,但是有段時間沒做過了,等回家了我再試試……話說,你問這個問題做什麼?”
剛問出去,她就後知後覺了問題的答案:宋祈年這是也想讓她擺個小吃攤?
這個想法她之前還真的沒有過,畢竟人剛穿越過來就喜提靈泉加農田系統,她的思維都局限在種菜、賣菜上面,竟然忘了自己也會做些小吃。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可是從二十一世紀穿過來的,這個年代還沒興起的美食,可以由她來“開創”啊!
江晚頓時鬥志昂揚,一副打了雞血的模樣把宋祈年看得一愣。
“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賣小吃?”他問,“但是這個很考驗廚藝的,你可以嗎?”
想到以前做飯給奶奶和小夥伴們吃時,他們贊不絕口的模樣,江晚自信地點了點頭。
“那你等會兒給我做頓飯,怎麼樣?”
江晚:……???
什麼玩意?她是不是出現幻聽了?
眼前這個矜貴得不可一世的男人,竟然主動說讓她這個隻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給他做飯吃?這是中文嗎?
她艱難地咽了口唾沫,指了指自己:“我?你确定?”
看着宋祈年面不改色地點了點頭,她差點一口氣沒背過去,這個年代的人都這麼自來熟嗎?
江晚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而同時,宋祈年也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話有些冒犯,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很快又恢複了一貫的清冷神色,隻是耳朵尖還微微泛紅。
“抱歉,我的意思是……我也是做生意的,我對擺攤這些東西比較熟悉,讓你做飯是想看看你的廚藝到底怎樣,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把你推薦給我開飯店的朋友,他那正好缺一名主廚。”
盡管宋祈年說得很誠懇,但江晚還是搖了搖頭。
首先,她跟他隻是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沒必要上來就欠人家這麼大的人情。其次,習慣了自由的她在這個能夠自主創業的年代,暫時還不想老老實實當打工仔,她更想當創業緻富的大老闆。
所以她委婉地拒絕了這個好意。
宋祈年也不意外,遞給了她一張自己的名片,說如果做生意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盡管來找他。
*
兩人之後便分道揚镳了,宋祈年要回去忙自己的事情,江晚則在艱難地賣完最後一些東西後,準備和劉福寶會合。
劉福寶這邊的生意照舊,和前幾天一樣火爆,他笑呵呵地将賺來的錢分了六成出去,嘴上不停地誇贊江晚的這些雞蛋品質真好,回頭客一天比一天多,這些顧客好像吃不膩似的,一天都要買原來的好幾倍,他忙都快忙不過來了!
江晚嘿嘿一笑,有些心虛地看着他,因為下周她可能就供應不上雞蛋了。
她在來的路上也想過,實在不行就充當範榮華雞場的“中間商”,可這樣雙黃蛋的存在就無法隐瞞,否則怎麼解釋同樣的雞蛋在縣城她能賣出兩元一斤的高價?
往來的久了,對方肯定會懷疑,她還得想出各種謊言來搪塞,太累了。
而且,今天經由宋祈年提及,她也對擺小吃攤躍躍欲試,以前上大學的時候聽說燒烤攤的攤主一天能賺小一千呢!
劉福寶高高興興地分了錢,又分享了今天上午擺攤遇到的新鮮事後,看江晚似乎有心事的樣子,便問:“姑娘啊,你今天去商貿街擺攤,生意怎麼樣?”
他倒是想去,但自己隻是個小本生意,實在心疼租費。
江晚想起這事就有些頭疼:“不太行,中心區域已經沒有空閑攤位,剩下來的都是邊緣地帶,人流量很少,算是在熱鬧的商貿街背側面,流量還不如我在這邊呢。”
劉福寶同情地看了她一眼:“沒關系孩子,這才第一天,萬一以後生意就好起來了呢?”
也許吧,但江晚現在心思已經不在簡單的運輸食材和個人販賣上了。
她一拍腦袋,問道:“劉大叔,我想問問你這樣的一套擺攤廚具多少錢啊?”
劉福寶一聽這話,就知道她想幹什麼了,于是如實告知:“我這套廚具比較簡單,就隻做些便宜的早餐,所以隻花了兩百來塊,但你要是想做點其他比較複雜的飯,可能價格就要往上擡擡喽。”
雖然料到了準備材料會比較貴,但聽到大幾百的數字時,江晚還是心痛了一下。
她擺了小半個月的攤,總共也就賣了兩三百塊,要擺個小吃攤一下子就要花掉,而且這還不算原材料購買費和調料的費用!
原材料她倒是可以自己種,但哪怕生長效率拉到最高,一周也隻能成熟一次,她要做的小吃可不僅僅是一種蔬菜,還有雞蛋、肉、洋蔥啊什麼的,這些成本可不低。
江晚深吸一口氣,看來小吃攤的事情還得擱置下,等忙完了這陣子再說吧。
和劉福寶分别後,她便找了個沒人的角落将木闆車收回空間,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後,前往附近的供銷社買些食材,今晚她準備自己做飯吃,正好重拾下廚藝。
剛進供銷社,她就感覺周圍傳來不少異樣的目光,旁邊的人們似乎也在對她指指點點。
而一扭頭,江晚竟然看到了孫曉芳嘴角得逞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