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海和往常一樣在辦公室裡處理文件,查閱石磨村上報的一份材料,内容是村裡的知青制造出了一台收割機,大大提高了麥收效率。
劉福海看到 “江知行” 這個名字時,先是一愣,心中湧起一絲疑惑,這個江知行會是江建軍的兒子嗎?
他與江知行的父親江建軍相識多年,被派到稻香鎮做幹部後依然和江建軍保持着不錯的交情。
在江知行下鄉後,江建軍雖然表面上耿耿于懷放出狠話說沒這個兒子。但私底下還是找到劉福海幫忙,希望他能在暗中多關照一下兒子。
劉福海平日裡也留意着江知行的情況,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适的機會與江知行接觸。
他讓手下人去查查看,幾經輾轉,終于聯系上了村支書。根據他的描述,劉福海确定了這就是江建軍的兒子。
知道了具體情況,劉福海把人打發了出去,他想到了自家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羨慕住了:“真沒想到老江家那小子還能搞出這般名堂。”
劉福海等到下班後,來到了郵局,給江建軍發了個電報,簡單的說了下這件事情。
江建軍正在部隊裡制定這個月戰術演練的計劃,勤務兵小張在門外立正站好,大聲喊了句“報告!”
得到回應後,才輕輕推開門進入室内。
“首長,有您的電報。”小張将手裡的紙遞給了江建軍。
江建軍根據這行簡短的字推出了劉福海傳遞給他的消息,他原本嚴肅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自言自語道:“這小子,下鄉還真是開竅了。”
……
有了收割機後,原本還要再忙碌一周的麥收提早了三四天結束。
江知行像往常一樣早早醒來,推開知青點破敗的木門,準備出門。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張大叔滿頭大汗地跑來,臉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悅:“江知青!江知青!上頭來人了,說是要嘉獎咱村,還帶了不少技術人員來參觀交流,這會兒已經到村口了!”
江知行聞言,神色未起半分波瀾,應答了一聲:“好,我這就過去。”
他的步伐從容穩健,跟着張大叔往村口走去。
一輛輛嶄新的吉普車停在路邊,幾位穿着筆挺中山裝的幹部模樣的人正在和村支書熱情交談,旁邊跟着一群背着工具包、戴着眼鏡的技術人員。
“這就是江知行同志吧!”
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和藹的幹部看到江知行走來,主動迎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
“小夥子,你可真是不簡單啊!年紀輕輕就造出了這麼實用的收割機,為咱們農業生産解決了大難題,我代表縣裡好好嘉獎你!”
說着,他從身後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面錦旗,上面繡着 “農業創新先鋒,鄉村振興楷模” 幾個金燦燦的大字。
“除了錦旗,縣裡還給你準備了糧油米面。”
江知行雙手沉穩地接過錦旗,言辭懇切:“領導過獎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能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是我的榮幸。”
“後生可畏啊!人聰明,還這麼謙虛。你這事不僅要嘉獎,還要大力推廣!” 幹部拍了拍江知行的肩膀,話裡話外都是對江知行的贊揚和肯定。
他側了下身,給江知行介紹了下身後的人。
“我們這次帶來了十幾個村子的技術骨幹,就是想讓他們好好跟你學習學習,把這先進技術帶回各自的村子,帶動大家一起發展!”
在村支書的帶領下,衆人來到了存放收割機的倉庫,江知行開始了詳細的講解。
他從收割機的設計靈感來源講起,說到如何利用報廢拖拉機的零件進行改造,再到各個部件的工作原理,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深入淺出。
技術人員們一邊認真聽講,一邊不停地記錄,時不時提出一些專業問題,江知行都一一耐心解答。
“江同志,這個傳動裝置的齒輪配比是怎麼計算的?” 一位戴着眼鏡的技術員問道。
江知行走到機器旁,指着齒輪解釋道:“我是根據麥子的收割速度和脫粒需求,結合發動機的功率,通過多次試驗和計算确定的。比如……”
講解結束後,之前那位身材高大的幹部再次走上前,拍了拍江知行的肩膀,眼神裡滿是欣賞。
“小江啊,你這技術和能力真是沒得說。我們縣裡正缺像你這樣有創新精神、又實幹的人才。”
他頓了頓,語氣誠懇地說道:“我代表縣裡,正式邀請你加入我們,一起做事。我們可以給你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資源,讓你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繼續搞農業機械創新,為更多的農村地區服務。”
江知行微微一怔,他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領導,非常感謝您的賞識和邀請。隻是我的志不在此,實在抱歉。”
幹部有些意外,仍試圖勸說:“小江,你要知道,在城裡你能接觸到更先進的技術和理念,能做出更大的成績,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會更大。”
再次被拒絕,幹部隻好作罷,一臉惋惜:“既然你沒這個意願,我就不勉強了。”
村裡其他人都暗道江知行傻,能去城裡總比在鄉下好,更何況那還是個鐵飯碗。
村長送走來參觀結束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後,衆人來到村部會議室進行交流讨論。
鄰村的王村長愁眉苦臉地說:“我們村的麥收進度一直很慢,主要是缺乏合适的機械。江知青,能不能把你們的收割機借我們用幾天,救救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