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一切還未發生。
蘇绾站在窗前,望着晨曦灑落在庭院中的光影,嘴角微微揚起。
真正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晨光微曦,東廂書房内墨香未散,蘇绾将那張謄抄了十四字的素箋小心收起,心中卻已悄然鋪開一張更大的棋局。
她深知,在這賈府之中,才華與名聲往往比金銀更易得人心。
而如今,林黛玉那被淚水與孤獨掩埋的才情,正緩緩破土而出。
數日後的一場家宴上,衆人圍坐于榮禧堂中,談笑風生,酒過三巡,李纨偶然翻到大觀園新編文集的底稿,一眼便瞥見那句:
“愁雲未散春猶淺,獨倚西樓月似霜。”
她微微一怔,旋即輕聲念出,語氣中帶着幾分驚豔:“這是誰的手筆?竟有這般意境深遠之句。”
衆人的目光紛紛投向她手中的冊子,王夫人略顯驚訝地接過一看,眉頭舒展:“此等詩句,不輸古人,倒是有些像林丫頭的風格。”
賈母聞言來了興緻,擺手命人取來細看。
片刻後,她撫掌而笑:“到底是書香門第出身,這詩比那些酸儒還強些,清新脫俗,别有一番滋味。”
席間一時議論紛紛,寶玉更是激動不已,連聲道:“定是妹妹所作無疑!她心思最是細膩,若非親身所感,怎會有這般入骨的文字?”
寶钗端坐在側,手中茶盞微動,唇角仍挂着慣常溫婉笑意,可眼底卻閃過一絲冷意。
她敏銳察覺到,黛玉的氣色近來不同往日,言行舉止也少了幾分孤僻自憐,多了幾分從容。
此刻聽聞這首詩出自黛玉之手,她本欲借機獻上一首新作壓過對方一頭,卻沒想到賈母竟親口贊道:
“寶丫頭穩重有餘,倒是林丫頭多些靈氣。”
這一句話如春風拂面,卻也在寶钗心頭掀起一陣漣漪。
她微微低頭,掩飾住眼中那一瞬的驚疑與警覺。
林黛玉……真的變了?
宴會散去,夜風微涼,黛玉獨自回到潇湘館。
她并未料到那兩句随手而作的詩竟能傳入祖母耳中,更未曾想到自己竟會因此被如此稱贊。
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細雨綿綿,她輕輕念出一句:
“今朝執筆非無用,自有春風知我心。”
聲音極輕,卻仿佛穿透了她多年的心結,落在身後站着的紫鵑耳中,竟讓她紅了眼眶。
她看着自家姑娘那久違的柔和神情,忽然覺得,那個總是低眉垂淚、弱柳扶風的小姐,似乎正在悄悄變得不一樣了。
而在不遠處的東廊,蘇绾站在回廊下,遙望潇湘館方向,嘴角浮現一抹淡淡的笑意。
中秋将近,一場賞月茶會已在醞釀之中。
蘇绾心中已有打算,隻是還未說出口。
風起之前,總有靜默。而這場悄然改寫的命運之局,已經不可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