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館的窗前,風輕雲淡,黛玉倚在榻上翻着一本舊詩集。
自那日詩社一回後,她眉目間竟多了幾分鮮活氣色,連紫鵑都悄悄告訴蘇绾:“姑娘這幾日睡得安穩些了。”
蘇绾心中暗喜,知道這是個好時機。
她在東廂房整理園中文稿時特意留了心,挑了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請了黛玉來書房坐坐。
那是一間不大卻極清幽的小屋,案幾整潔,梅花香爐袅袅升起一縷清香,幾本古籍随意攤開,旁邊還放着寶玉親筆謄抄的《葬花詞》手稿——那是她故意放着的,就等黛玉自己去發現。
果不其然,黛玉剛踏進門,目光便被那手抄本吸引住了。
她遲疑片刻,終是走上前,輕輕翻開一頁,指尖撫過那些熟悉的字句,眼中泛起一抹溫柔的光。
“這字……倒是熟得很。”她輕聲道。
“是寶二爺親手謄寫的。”蘇绾站在她身後,語氣柔和,“他說,唯有林姑娘的詩才配配上這紙墨。”
黛玉聞言微微一笑,眼角微濕,卻沒說什麼,隻是将書合上,轉身走到案前坐下。
蘇绾也走過去,在她對面落座,鋪開一張素箋,道:“前兒我翻了些前朝女子所作的閨怨詩,讀來頗有意思。隻是總覺得缺了幾分靈氣,不知林姑娘可願與我一同品評幾句?”
黛玉點頭,神情專注地看了起來。
蘇绾特意挑了幾首意境凄涼、文辭婉轉的詩,待她讀完後,若有所思地問:“若換作是林姑娘身處其中,會如何抒發心境?”
黛玉沉吟片刻,提筆寫下兩句:
愁雲未散春猶淺,獨倚西樓月似霜。
短短十四字,卻是意象深遠,情緻悠長。
蘇绾看着那行字,心頭一震。
她幾乎可以肯定,黛玉心中的郁結,并非無藥可解,隻是需要有人點燃她的熱情,喚醒她的創作欲。
“真真是妙句。”蘇绾由衷贊歎,語氣中帶着一絲激動,“林姑娘若有興緻,不如多寫幾篇?這些詩若能收錄進大觀園文集中,将來必成佳話。”
黛玉聽了這話,神色微動,似有些心動,卻又遲疑:“我隻是随口而作,怎敢妄談詩才?”
“林姑娘何必自謙?”蘇绾溫聲勸道,“您之才情,衆人皆知。更何況,詩詞本就是抒發心緒的方式,不必拘泥于世人眼光。”
黛玉沉默良久,終于緩緩點頭,輕聲道:“也好,權當消遣。”
蘇绾心中欣喜不已。
她知道,自己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便是要讓這些詩流傳出去,讓更多人看見黛玉的真實面貌——那個并非隻會哀愁柔弱,而是有着傲骨與才情的林妹妹。
夜色漸深,黛玉離開書房時,手裡還抱着那本《葬花詞》。
臨走前,她忽然回頭看了眼蘇绾,眼中多了一絲從未有過的信任與感激。
翌日清晨,蘇绾早早來到書房,将昨日黛玉所寫的那兩句詩小心謄抄下來,夾進了大觀園新編的文集底稿中。
她并未張揚,隻默默等待時機成熟。
而這一舉動,也将成為日後風波的引子——
因為誰也沒想到,那一卷文集,會在不久後的一次家宴上,被李纨偶然提及,甚至傳到了賈母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