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好處也是很明顯的,一天二十四小時,身體自發的在修行功法,進展飛速,一刻也沒耽誤。
也就睡了這一夜的功夫,他已經感覺到神識又壯大了一分,伸出右手指尖,一根嫩綠的苗芽冒了出來,漸漸粗壯、越伸越長,伸向了左肩肩頭……
伸進被窩裡拱了拱,将身上的空調被挑開。
安斯年收了神通,坐起身下了床,一時神清氣爽。
簡單洗漱了一下,就想起今天要去兌獎的事兒……
剛畢業那幾個月,他也曾經做過暴富的美夢,買過些彩票,最高中獎金額高達十元!
後面在娛樂圈跌跌撞撞小一年的,見了太多的浮誇,他的心性倒是沉穩了不少,就沒再買過了。
可沒想到他都放棄做夢了,吃個火鍋遇上人家搞活動,也能撞上這麼個頭彩。
好歹做過一段時間公衆人物,領獎的時候還是得把臉遮一下吧。
記憶中彩民領獎時帶了各式各樣的頭套,或者穿着玩偶服,那麼問題來了,需要買麼?在哪兒買?
不明白的問題那就求助萬能的網友。
安斯年拿過手機,随手在小紅薯發了一貼:
【等會要去領獎了,頭套需要自己買麼?】
放下手機,先吃早飯。
回來已經兩三天了,附近幾家口味好的餐廳都已經嘗試過了。
其實不誇張的講,美味的隻是回憶,真到了嘴裡,還是他自己做的東西更好吃。
今天又不用趕時間,他決定要自己開火。
打開冰箱看看之前買好的食材,OK,早餐就吃雲吞面好了。
說起雲吞面,重點無非三個:
湯、面、餡。
湯是高湯,各地的做法不同,适用的菜品不同,各人的口味也不同。
雲吞面裡的高湯,安斯年喜歡豬骨和雞骨混合炮制,加少許的姜片、幹貝、幹蝦仁,再用大地魚提鮮。
他快速收拾好食材,先把湯炖上,接下來就是和面。
粵洲的雲吞其實就是馄饨,蓉洲那邊喜歡叫做抄手,它的皮和湯裡的面條,按照最正宗的做法,應該選用竹升面來制作。
配料倒也不難,面粉和鴨蛋,少許的堿,一滴水也不用加。
這樣的面為什麼不叫鴨蛋面?
其實是因為制作時的工藝。
和好面,揉成團之後,以前的老師傅會把面團放在案闆上,用大竹竿壓着,然後騎在竹竿的另一頭,腳一蹬,一翹一落,面條均勻受力,漸漸攤開像條毛巾一樣。
這樣做出來的竹升面爽脆彈牙,韌勁十足。
好吧,其實就該叫竹竿面的,但衆所周知的原因,粵洲最是講究吉利的地方,“竿”字便被更吉祥的“升”字替代,變成了竹升面了。
安斯年倒沒那麼好的興緻,坐在竹竿上橡根跳舞的彈簧似的壓面。
但為了讓面團沾染一些清淡的竹香,他還是忍痛将昨晚買的春筍抽出一根,用枯榮訣催生成小胳膊粗細的竹竿,截取一段當做擀面杖。
剩下的,等什麼時候有空,可以用來做一頓心心念念的竹筒飯。
面壓成薄片後,正方形的是雲吞皮,細長的則是面條,統統搞定了,剩下就是雲吞餡兒了
肥三瘦七的豬肉先切後剁,蝦仁切小塊,加上生抽、耗油、白胡椒粉等等調料,混合後攪打上勁,再少量多次的加入姜蔥水,順時針方向攪打到完全吸收,靜置,等待入味。
大概一刻鐘吧,可以開始包雲吞了,這個是最簡單的,捏角就好。
最重要的主材料都好了,配料也要花些心思,小蔥香菜切段兒,雞蛋攤成餅切成絲,油綠的生菜洗上幾片,等到一切就緒,一海碗的雲吞面上了桌。
蒸騰的熱氣中,綠的綠,黃的黃。
晶瑩的雲吞皮薄透亮、一口爆汁,面條細溜順滑,面湯能鮮掉眉毛。
安斯年左手勺子右手筷,一頓風卷殘雲。
啊,爽。
舒舒服服吃完一頓早飯,等鍋裡的高湯繼續熬制的功夫,他打開了小紅薯。
一看,紅彤彤的99+!
他小吃一驚,立刻點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