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也有分量。
“金光,不單單是‘金’色。”裴青寂輕聲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在對林解釋,“有時,是多金屬反射下的‘僞金’冷輝。用銀摻鎂,再微量加鋁,能壓低整體色溫,反而更接近古籍中那種清亮又内斂的光澤,更像真正的冷金光。”
林序南聽着,眼神微微動了動。
裴青寂忽地擡眼看了他一眼。
那一眼很輕,卻像一塊安靜落地的石頭,擊中水面,泛出一圈極淺的漣漪——沒有過多語言,卻帶着一種不動聲色的安慰與肯定。
就好像是在說——“你已經做得很好,剩下的,我們一起來。”
他又在下方繼續寫道:
銅:4–11%
鐵:2–7%
鋁:5–9%
鎂:1.2–2%
鉀:波動大,需實驗排除幹擾項
他根據傳統顔料制備工藝中金屬氧化物的共熔溫度與顔色呈現關系,将各個成分按理論區間進行組合,篩去可能導緻顔料毒性增強或易氧化變色的配比。
幾分鐘後,宣紙上便出現了一張精密的五維交叉成分矩陣圖。
裴青寂放下筆,右手食指微微點在紙上七個特定的交叉節點,望向林序南嘴角上揚,語氣帶着一絲輕松的調侃,“來跑個模拟?”
林序南接過那幾頁還帶着淡淡墨香的手稿,指尖碰觸到紙張邊緣時,不由得微微一頓——眼底那抹被推演邏輯震撼後的驚異,幾乎來不及藏。
他沒有多說,隻是擡眼看了裴青寂一眼,那一眼裡有敬服,有信任。
下一秒,他已轉身走向操作台,動作迅捷而利落,像是早已對彼此節奏了然于心。
林序南迅速将裴青寂列出的七組核心參數輸入建模系統,并調用實驗室的高通量組合篩選平台,将其拆解為238組交叉實驗單元,每一組都對應一個微調配比的可能性,配套準備霧化噴繪模塊。
微風拂過,宣紙上仍未幹透的墨痕輕輕卷起一角,那些手寫下的元素、比率與推演軌迹,像是一幅藏在時間背後的地圖,正一步步将遺失的秘密呈現在眼前。
整個分析室重新陷入忙碌的寂靜,隻有機器的低鳴聲緩緩響起。
空氣中漸漸浮起熟悉的金屬粉味,帶着一點氧化前的冷冽氣息。
兩人一坐一站守在儀器前,屏幕上的程序仍在緩慢刷新。
裴青寂沉默片刻,像是斟酌了很久,才低聲開口:“那天……我語氣重了。”
林序南微微偏過頭,神情沒有太大波動,但眉間輕輕動了一下。
“不是針對你,也不是在否定你的思路。”裴青寂站在他身側,聲音一貫清冷,卻多了幾分坦誠,“那天我情緒上來了,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他頓了一下,像是給林序南消化的空間。
“我依然堅持用傳統方式試一遍。”他沒有退讓,“就像你有你的理論依據,我也有我的堅持。但這句對不起是為了我的說話方式,不是給我的觀點。”
林序南這才轉過頭來,仰頭看着他,手指似有似無地在裴青寂推演的手稿上點了幾下。
他側頭看了裴青寂一眼,眼神裡帶着剛才沒收住的笑意。
“所以——”他慢悠悠道,像是随手一抛,聲音裡透着一絲意味不明的調侃,“你到底是誰?”
裴青寂轉頭看他,眉峰輕挑,像是聽清了,但沒打算接招。
林序南卻沒停,聲音漫不經心地往下落,“材料學大名鼎鼎的裴博士,在科研所裡連快遞都不下樓簽收,怎麼會懂川南地區村落的空間格局?還知道修複流程、金屬礦物染料配比?還有,你記得那頁圖線條的起始順序,連輔助标注筆鋒都畫對了,難不成你有什麼過目不忘的本事?”
他說得輕巧,語調也松散,像是信手一抛的笑話。
裴青寂微怔了一下,随即笑了,神情既像是無奈,又像是被看穿後的坦然。
“我是,”他道,語氣平靜,“剛剛向你道過歉的人。”
林序南沒再繼續追問,隻是低頭看了眼儀器運行進度,唇角那點笑意還沒褪。
就這樣,兩人誰也沒揭開那層紙薄的疑雲。
有些事,在這一刻心照不宣,比什麼都更清楚。
嘀——
儀器恰到好處的發出聲音,第一組樣本噴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