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驕,簽個名吧!最新一期《文藝青年》上你的小說被轉載了!"
一個紮着丸子頭的女生攔住正趕往教室的林明驕,遞上一本雜志和一支筆。林明驕愣了一下,接過雜志翻到目錄頁——她的短篇小說《海邊的信》确實位列其中,排在第三篇。
"謝謝喜歡。"林明驕在扉頁簽下名字,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是她第一次有作品被校外刊物轉載,雖然隻是大學生自辦的小型文藝雜志,但足以讓她感到一絲成就感。
大二開學已經一個月,林明驕的生活比大一豐富了許多。除了文學社的常規活動,她還加入了校報文藝版,每周負責一篇書評或随筆。她的文字風格細膩克制,卻總能在細節處打動人心,漸漸在校内小有名氣。
"明驕!這邊!"
教室後排,蘇雨向她招手。林明驕快步走過去,剛坐下就被好友捏了捏手臂。
"又有人找你簽名了?"蘇雨眨眨眼,"我們宿舍要出個大作家了。"
"别鬧。"林明驕耳根微熱,"隻是校際交流的小刊物。"
"那也是從Q大幾萬學生中選中了你的文章啊。"蘇雨壓低聲音,"對了,陳學長說今天下午文學社要讨論校慶特刊的事,讓你務必參加。"
林明驕點點頭,翻開筆記本準備上課,心裡卻已經盤算起下午要提出的選題。自從上學期獲獎後,陳墨越來越倚重她的編輯能力,甚至私下透露希望她接任下一屆文學社社長。
課間,手機震動起來。是陳墨發來的消息:「下午讨論前能提前半小時到嗎?有事想單獨和你商量。」
林明驕回複了一個「好」字,心跳不自覺地加快了些。自從那次頒獎典禮後的晚餐,她和陳墨的關系微妙地改變了。他依然保持着恰到好處的距離,但眼神和語氣中多了些說不清的東西。上周他甚至在衆目睽睽之下送了她一束向日葵,說是慶祝她第一次專欄連載。
"又是陳學長?"蘇雨探頭看了一眼,壞笑道,"他是不是終于要表白了?"
"别胡說。"林明驕迅速鎖上屏幕,"隻是社裡的事。"
"得了吧,全校都知道陳墨喜歡你。"蘇雨翻了個白眼,"就你自己裝不知道。"
林明驕沒有反駁。她當然能感覺到陳墨的好感,也承認他是個近乎完美的對象——優秀、體貼、尊重她的空間。但每當她試圖想象兩人更進一步時,腦海中總會浮現另一個身影,站在海邊夕陽下,說"無論在哪裡,我都會記得你"。
下午三點半,林明驕提前到達文學社活動室。陳墨已經在那裡了,正在整理一摞稿件。陽光透過百葉窗在他臉上投下條紋狀的光影,金絲眼鏡後的眼睛專注而平靜。
"來了?"他擡頭微笑,指了指身邊的椅子,"坐。"
林明驕坐下,聞到一股淡淡的雪松香氣——是陳墨慣用的古龍水,清爽而不張揚。
"校慶特刊的事?"她開門見山地問。
"嗯,不過在那之前..."陳墨推了推眼鏡,"我想邀請你參加下個月的青年作家論壇。市作協主辦的,每個學校隻有兩個名額。"
林明驕瞪大眼睛:"我?可是..."
"你完全夠資格。"陳墨打斷她,"上學期獲獎後,你在校報的專欄反響很好,再加上這次《文藝青年》的轉載。"他笑了笑,"說實話,我已經把你的名字報上去了。"
林明驕既驚訝又感動:"謝謝你,但是為什麼..."
"因為我相信你的才華。"陳墨的聲音很輕,卻很堅定,"比你自己相信的要多得多。"
陽光在這一刻變得格外明亮,照在陳墨認真的側臉上。林明驕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這兩年來最理解和支持她寫作的人。從最初的《等風停》到現在的各種作品,陳墨總是第一個讀者,給出中肯的建議,卻又從不試圖改變她獨特的風格。
"謝謝。"她輕聲說,這一次包含了更多含義。
陳墨似乎理解了她未說出口的話,眼睛微微彎起:"不客氣。現在,來說說校慶特刊的事..."
讨論持續到其他社員陸續到來。林明驕提出了幾個選題,包括一個"青春記憶"專欄,邀請校友和在校生分享最難忘的校園故事。這個點子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同。
"明驕可以負責這個專欄。"陳墨提議,"她的采訪和編輯能力都很出色。"
會議結束後,陳墨照例送林明驕回宿舍。秋日的校園格外美麗,銀杏葉開始泛黃,在夕陽下像一片片小金币。
"周末有空嗎?"走到宿舍樓下時,陳墨突然問,"新開了家獨立書店,據說有很多絕版的外國文學。"
林明驕猶豫了一下:"這周末我高中閨蜜要來玩,可能沒時間。"
"那下次吧。"陳墨笑了笑,看不出絲毫失望,"代我向徐薇薇問好。"
林明驕驚訝地看着他:"你怎麼知道是她?"
"你提過的,高中時最好的朋友。"陳墨推了推眼鏡,"我記得你說過,她是唯一知道你那篇《等風停》真實背景的人。"
林明驕心頭一暖。她确實在一次閑聊中提過這件事,沒想到陳墨記得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