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認為女頻文學是覺醒的催化劑,而非對傳統的複刻與強化。”
“首先,我方認為,女頻文學存在本身就代表着覺醒的契機。無論以它作為表達媒介,還是批判或崇尚的對象,它本身代表着機會,即人人在思考中觀測女性,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機會。它是種子的土壤,洋流交彙的海灣,為碰撞提供交涉場地,孕育着豐沛的思想,使真理越辯越明。”
“隻要存在交流和讨論,就是傳播和思考的契機。”
“對性緣的癡迷從側面說明和肯定了女性的欲望。任何東西都關于性,除了性本身。性是權力關系。
想要被愛,被關注,源于現實對缺少權力、資源感到的不安,她們渴望擁有權力,但對此她們唯一熟知且被鼓勵的方式就是愛情。沒有權力,那就試圖抓住權力的重視和慰藉。
她們或許誤解了自己的渴望,又因表達的通道太過狹窄以至大量湧現向她們敞開大門的性緣。
她們有欲望,隻是暫時無法脫離性緣去想象人生。時人批判時,應該對此現象感到‘機會來了’,這就是覺醒的催化劑。
因為她們的欲望沒有消亡,仍然擁有對權力的渴望,并将随着自身發展擁有承擔責任的機會、獲得自我實現的能力培養。
給予時間與等待,女頻所重視的就能逐漸發育,由量變到質變,從性緣關系蛻變成真正的權力關系。”
“對男性的塑造與癡迷,是現實接受并仰視父系文化,慕強與色欲交織的結果。以他們為主角,讓掌握權勢的他們神魂因女人所困所愛的愛情颠倒;推他們上高位,讓碰撞之中的美色更有感官刺激。
肉.體上的支配,是審美凝視關系反轉的初試,非愛情以外的角逐,寥寥幾筆就能構成張力和形象。這是女性快速自我滿足的捷徑和半成品,是斡旋、妥協的改良,是發展的過渡和陣痛。
戴上另一種視角,作為男性而生活。一是愛男性眼裡的世界,愛世界對男性的态度。如果将視角換為男性,就可以享受到這種對待。現實中不能成為他,因此被貶低,對此而崇拜,但在精神世界可以代入得到虛拟補償。二是崇拜與精神寄托,對建立起父系崇拜與爽感體系的需求方而言,雙男主視角能夠使父系社會中形成的認知得到精神滿足。
但她們最終會發現,對自己好,不是讓美好的東西加諸在别人身上,再去與他捆綁。而是光芒與權力正正落在自己身上。女頻文學,就是變相加速這一進程的催化劑。
資源分配的問題,根源不在女頻,女頻的表現是結果和現象的一部分。但它的發展可以被引導,參與者與書寫者可以選擇讓彈簧往失去彈性的方向發展,還是往反彈的方向發展。
女頻擁有潛力和未來。”姬耀結束發言。
一辯陳辭,二、三辯質詢。
“您方是否認同女頻現今在傳統強化上的影響大于覺醒的微薄聲音,并作為回旋镖加重現實的困窘與冷遇。比如,缺少配音的就業機會、大多需要cos的出圈角色是男性、現實中女性的道德與人性空間沒有被廣泛開放、女人須與一個男人捆綁被更廣泛地認同、是同一位作者但筆下的女性數據比不上男性……”
“您方是否忽視了女頻的主觀能動性,一味描述宏觀的未來而忽視當下具體人物的傳統選擇。你方如何看待,短期内具體優秀作品有限的局面?”
“古代言情頻道不乏種種跨時代的糟粕,對此你方認為封建社會有無一直被投擲大量資源描寫的必要?”
“您方認為,這種對權力隔靴搔癢、飲鸩止渴的描寫什麼時候會結束?”
“您方是否承認目前資源分配不公的客觀問題?如何确認未來不是過分樂觀的估計?”
攻守之勢轉換。
“您方認為的傳統是指代過去的曆史和文化,還是您方強勢的刻闆偏見,從‘女性不該強勢’走入到另一個‘女性不該弱勢’的要求?”
“您方認為女性角色中的xxx、xx、xx是否已經展現了更多的堅強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