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姓搏練的校場不同,軍中校場占地更廣,兵器更全,也更遠離人居,曆經一日的選拔,如今還在場上比試的僅剩幾百人,這些人都是同組中的獲勝者,再看到重新組隊的拔尖同袍時,個個都躍躍欲試氣勢高漲。
“兄弟們,賽場上見真章,一會比試我可不會手下留情了!”
“彼此彼此,咱們也想知道到底是誰更勝一籌!上次受傷錯失機會,這次戚公手下一員,我是占定了!”
“能不能讓戚公看上,得拿本事說話,戚公手下,我也勢在必得!”
如此低聲叫嚣在場中數組兵士中類同響起,熊熊戰意幾乎要化成實質灼烤大地,尤其在知道高台上那道挺拔鋒利的身影就在看着自己時,人人都恨不得生出個三頭六臂好越衆而出。
随着一道渾厚的鑼聲響起,一觸即發的校場轟然沸騰,對搏時刀槍劍戟叮锵碰撞聲,肉搏時呼喝呐喊聲,利箭飛馳的破空聲,駿馬疾馳急如鼓點聲,各種聲音交雜一起将整個校場渲染的極其熱鬧。
戚知霄站在高台将下方看似混亂的決鬥看得一清二楚,其實這些人在城兵中已算出類拔萃。但不算異能者,跟她從前的隊友比起來,反應,速度,敏捷,力度,殺氣,都差了太多。她不知道别的軍隊兵士素質如何,但她知道,這些人離她想要的标準還有一大段距離。
“端槍的人是誰,”
孟青順着她的目光看了眼,立即回道:“戚公,是前鋒小隊隊長,石雄英。”
“蒙眼辨風的,”
“是後衛兵,劉同光。”
“負重抛石,”
“中鋒,張朝明。”
“馬上射箭,”
“前鋒......”
台上二人一問一答間,下方比試已經陸續出了結果,而但被點名問到的人,無一不是組中獲勝者。
戚知霄将這些人的臉記下,向前走了一步,孟青便忙示意鑼鼓敲響。一片安靜中,戚知霄居高臨下向下看去,忽然開口,“衆兵聽令!”
威嚴冷酷的女聲忽然自上方傳下時,在場衆兵皆都渾身一凜,踔厲奮發的目光齊刷刷看向那離地兩米高的高台,明明這個聲音冷漠至極,還是一道如假包換的女子聲音,他們中甚至有人連她的面都不曾見過,
可這一刻,所有人都心中火熱,激動顫栗,他們握緊雙拳,不掩飾自己的激動,放開了喉嚨齊聲高喊,如同咆哮,“屬下聽令!!!”
“賽場如戰場,勝者出,敗者落,此次比試勝出者,都是軍中佼佼,能當我新營之兵。現在,立刻回去收拾東西,等候傳令!”
站在賽場上汗流浃背的勝出兵衆瞬間精神大震,熱血沸騰,嘶聲大喊:“是!!!”
那一批豔陽驕子聽令離開後,熱氣蒸騰的場中倏然清淨,戚知霄看不清下方每人臉上的神情,但那一雙雙在豔陽下熠熠生輝不服輸的目光卻能讓她看到,
但輸就是輸,
“兩次選拔落選者,罷除一切軍稱降為莫等兵從新開始,下次選拔,我不希望再在留下的人中,看到你們!”
不留情面的話讓一衆落敗的兵漢難堪羞愧,但同時,那股不服輸的氣便自心底蒸騰燃燒,越是嚴厲,就越證明戚公在意他們。如此一想,衆兵頓覺愧疚,也更都憋了口氣,一改方才頹靡,數道灼灼目光望向那個轉身離開的鋒冷背影,大聲回應:“是!!!”
為期兩日轟轟烈烈的軍中選拔,有人全力發揮,有人超常發揮,也有人失常發揮,有人歡喜,有人懊悔,雖始終未能看清戚公容貌,但她簡短霸氣的言語,卻叫衆人刻骨難忘,更激起了衆兵争強好勝之心。
此後操練時便一個比一個的用心專心,而此次選拔的項目也為軍中添了意趣,請示上峰後,便将此延留下來,也成為日後各軍選拔的必經之項。
此次選拔人數有限,算不上百裡挑一,也有幾十裡挑一,最終從城兵中共脫離出三百五十人前往城東。磚石泥灰早已備好,百十人警戒,百十人一起幹活,一座兩千平大的炮.兵營不到三日便拔地而起,
後又特從山上取了樹枝山石用以遮蓋,若不注意,便是從旁路過也發現不了。軍中數量越來越多,每日操練累極而睡,時日久了也無人發現那被挑出來的三百五十人,不知何時再未見過。
而此時還無人知曉,未來不久行在世上所向披靡的雷降軍,已有了雛形。
*
城北,湯府
楊光晨雖是讀書人,卻有一顆願為國城效力的熾熱之心,以他的家世,完全可以避過征兵,可他卻不顧父母勸阻主動前往校場與百姓一起搏練。半月過去,初時連揮刀都不敢的文人書生,如今身骨強健,褪去了文弱,增了鋒利硬朗,與從前已然大不相同。
湯房溫日日見他,卻能日日察覺他的不同,他雖嚴守規矩不将軍中要密洩露,但卻能從他由恐懼掙紮到強撐接受,再到如今欣然面對猶如脫胎換骨的變化中,窺得那掌軍,或者說真正掌管城池的人手段之厲,心思之硬,也更對這位神秘人深感好奇。
那日邊将軍雖沒有承認,但他的神情态度二人皆心知肚明。按理說他窺到城中不宣之秘,那位神秘城主即便不見他,也應會防範,或是斬草除根,可現在幾日已過,府内外平平靜靜,既無人出現,也無人來叫,更沒有多事發生,
前知州雖耽于享樂,但人在位上,便能安定民心,而今城中易主半月有餘,管理一城與管理一軍完全不同,一個武将怎能管好一座城池,若非此時城民被驚變所吓軍令所攝,恐是早已生亂,
而邊也既然有意請自己出山管理安州城,必然是那位神秘人無心瑣事,幾日過去也沒聽有人入了府衙,那麼知州一位就還處于空缺,知州之職也仍積務在案,
可偏偏那日之事仿佛雁過無痕,那位心思如何,是覺得被他知道也無關緊要嗎,
“老師,老師?”
湯房溫回過神,睿智的眼眸高深莫測,蓄髯年逝的臉上溫文儒雅,“身為命之本,強身健體保家衛國乃屬應當,然,人各有所長,于适合之地發揮所長,才能事半功倍。耀祖讀書近二十載,如今可還記得心中宏願,還是已認了命,就甘做一名籍籍無名之兵?”
楊光晨笑容漸收,片刻後化作嚴肅,須臾,他重新擡眼,看着這三年多來半師半父教導自己的老師,神情堅定:“學生棄筆從戎之事确是叫老師失望與父母失望了,但學生從未忘記自己半生所學,曾許下的宏願。如今我雖隻是一名小小新兵,但如老師所說,人生每一處都是一場閱曆,當了兵我才知道,哪怕隻是一個無名小卒,他的膽氣,勇氣,毅力,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
“學生從前空有一腔熱血,卻隻是紙上談兵,便是城将破那日,我也是躲在府中,躲在護院的保護之下,我怨朝廷昏庸,官軍自私,叫天下百姓受難受害,但我卻不曾見過亂世中的百姓究竟有多苦,我想着有朝一日能官袍加身定要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為百姓謀福,為國朝出力,”
“可我卻不夠知悉一個好官除了熟讀四書五經經文策論寫得一手好字好文章,更要懂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承得起榮耀,更要擔得起責任。如今我日日與百姓同組搏練,知道百姓家中并非頓頓見葷,知道流民餓時樹葉樹皮軟土馬尿都能吃喝保命,知道軍令如山,知道軍兵遇到危險會毫不猶豫沖上前去保護城民,更見識鮮血,見識殘兵,見識死亡。此一遭遇于我而言,便是一場曆練重生。若我想即便是當兵,我也要當一個智勇雙全的兵,若有朝一日朝廷恢複恩科,我有如今一遭奇遇,心性毅力作盾,才更能言之有物,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