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後來,朝中支持她的人居然能和握有十萬玄甲軍的蕭景珩、沈昭景分庭抗禮了。
可是誰又記得沈知微最開始隻是個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隻會跟着蕭景珩屁股轉的小女孩呢?
所以今日沈知微一聽這樂曲立刻分明出來了。
但,正因如此,沈知微的表情更加濃重,因為在場可能沒有誰比她更清楚這首曲子裡潛藏了多少殺機。
霓裳中序,傳說最早來源于唐玄宗夢遊仙宮所得,但後來安史之亂遺失大半樂章,甚為不祥,後世幾乎暗諷此曲為亡國之音。
後宋代姜夔收集殘章,又彙通霓裳羽衣一同編制,重又得此曲,然終宋一代,家國動亂,又給此曲平添了幾分惡名。
由于霓裳中序和霓裳羽衣來源相近,所以初聽兩者并無二至,甚至霓裳中序更加柔美,飄渺,初曲之時,由鳳蕭和鳴,意喻當年唐玄宗夢遊仙宮的心境。
但至中曲曲風就大相徑庭,許是象征着安史之亂,許是姜夔想到宋代家國動亂,其中用了大量的羯鼓,曲風由此變得激烈無比。
而至高潮時,二十五弦瑟齊鳴聲音高亢直沖雲霄,甚至要壓過前段的羯鼓之聲,來意味着亢奮勇進之意。
……從樂理來說,有張有馳甚是完美,但,對曆盡無數次暗殺的沈知微來說,她立刻就明白了,那些“有心人”選這首曲子的用意。
沈知微凝神靜聽而去,果不其然。
前段和緩的鳳蕭裡有細細碎碎的聲音,而在場的臣工,乃至她的父皇母後都沉醉在美妙的樂曲之中。
沈知微想拉他們,他們擺擺手,置若罔聞,甚至讓沈知微安心坐下聽曲。
而後,羯鼓頓起,密密麻麻的鼓點如急雨落下,在場衆人聽的饒有趣味,隻有沈知微聽出那裡面不止是鼓點,還有急促的腳步聲音。
來不及了!
沈知微聽到這裡,顧不得許多,立刻站了起來。
可!
他們更快!
那些刺客更快!
主奏的樂師,是司樂坊第一。
他一直抱着胡琴原随着樂曲咿呀吟唱,突然加快曲調,似乎要跳過這一段般演奏起。
“噫……這曲子好像不是霓裳羽衣曲吧……”
嘉和帝算是緩過神來,他奇怪的問了一句身邊的皇後,皇後遵守古禮女誡平日裡也不喜這些宮樂,認為奢華浪費,但貴族家兒女應有的教養還是有的。
溫靜徽道。
“好像是的……怎麼突然這般快了……”
忽然那樂師張口。
“瓊樓玉宇終黃土!猶堕人間覓舊痕!”
這是原曲詞兒,但是用在這裡既不符合樂曲節奏,也不符合宴會氛圍!
嘉和帝才剛一皺眉。
樂師琴弦随着弦瑟共鳴,隻聽“嘣”的一聲斷裂。
那樂師突然躍起,胡琴裡居然掏出三尺長刺,直向嘉和帝和溫靜徽刺去。
同時,宮宴四處起火。
這些原本平日裡說話溫吞儒雅的勳貴、文士們,紛紛發出殺豬般的叫聲。
倒是武将們見慣大場面,他們紛紛喊出了。
“護駕!護駕!”
可是來不及了!
嘉和帝的座位離下方實在太遠,最近的衛士都離的遠,而那刺客依然躍到嘉和帝面前。
台上就隻有年老的嘉和帝、吓得臉色蒼白的皇後溫靜徽,還有那個天真不知世事的公……嗯?公、公、公主!
衆人眼前突然一抹略帶粉色的身影快速越過。
隻見沈知微,居然沖出來擋在了嘉和帝和溫靜徽面前。
可……可她一個小姑娘又能做什麼呢,她身上連武器都沒有!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沈知微要被捅個透心涼的時候。
忽然,就在衆人眼前,一丈黃幔忽地在衆人眼前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