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三娘子見到奶娘掀開簾子,立刻止住了話頭,又成了端莊腼腆的淑女模樣。她從袖子裡取出路引,遞給馬車前面的健壯仆婦,向溫晏解釋道:“縣城門口要查路引,我們把路引先放在奶娘那裡,等下好快些進去。”
溫晏剛剛看了一眼路引長什麼樣,她在心中默念【一葉障目】神通法術的口訣:“天地無極,乾坤借法。法由心生,生生不息。一葉障目,急急如律令。”
溫晏也從包袱中取出了一份路引,也交給了那位趕車的健壯婦人。
接下去的一路,王家三娘子并沒有再說起那些家中發生過的奇異之事,而是和溫晏攀談起了書法,就好像她們二人是真的萍水相逢,就此因為書法成了朋友。
“當今天下書法出衆者甚多,不過隻有二人堪稱是大家。一位是籍貫京城的陸大家,字體清秀飄逸,閑散雅緻,望之如白鶴亮翅,又如菡萏低首。時人皆稱陸大家的書法有仙人之姿,我看不算過譽。我家中小姑,正随陸大家習字,有望被收為入室弟子。
另一位是籍貫柳州的陳大家,他的字好是好,可過于骨瘦嶙峋,字裡行間便有一種陰森之意,望之心生憂懼。故而,我認為他略遜陸大家一籌。”
溫晏對這裡的書法名家一無所知,她想了想,說道:“我家鄉有位衛夫人,書法字體清秀平和,娴雅婉麗。她還很擅長教學生。”
王家三娘隻當是溫晏說的是名不見經傳的人,隻不過可能二人有師生之誼,才這般推崇。
溫晏從包袱中取出一頁自己臨摹的王羲之行書集字,當然不是她穿越前的宣紙,是那日裡正請她提匾額時,捧上來試筆的紙。她閑來無事,把《桃花源記》又謄抄了一遍。
“此乃我臨摹的王羲之書法,少時他就跟随衛夫人學習書法之道,後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王家三娘子接過這頁宣紙,看見行書的那一刻,她隻是随意一看,卻是瞬間呆住了。
這位端莊淑女神情幾乎失态,驚道:“噫籲嚱,朝聞道,夕死可矣。”
接下去的一路上,她們倒是開始真心談起書法了。
尤其是,溫晏看見這位三娘子想與她升堂拜母,義結金蘭,就為了讓她引薦一下王羲之和衛铄。
溫晏眨了眨眼睛,她算是充分了解了王羲之對于異世界古代書法愛好者的殺傷力。
果然,厲害的人在哪裡都能厲害下去。若是王羲之穿越到陌生的古代,隻要他亮出自己的書法,很快就能被奉為座上賓,不用幾天,就可以迅速又一次名揚天下。隻是這個請求她實在無法辦到,王羲之根本就不在這個世界。
她搖頭道:“我與這位王大家是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我如今也不知道這位王大家在何處。”
這位三娘子的目光頓時變得失落,隻是作為端莊淑女,沒有表露的很明顯。
“那溫道長剛剛說的那位很擅長教人的書法大家呢?我亦十分傾慕,很想拜入門下。若能入得門下學習,願奉千金為束脩。”
溫晏心想,她也想跟随衛夫人學習書法,這不是沒機會嗎?如今,她穿越到了異世界,和衛夫人何止隔着時間長河,都隔着時空屏障了。
三娘子解釋道:“我想與兩位書法大家認識,倒也不是純為了我自己。我小姑是宮中的女史,掌管宮中藏書典籍,認識許多朝野賢才。如今,她還跟随陸大家學習書法之道。我想從中牽線搭橋,讓王大家和陸大家見上一面。陸大家性情豁達,絕不是那等妒忌賢能之人。若是見到了你口中的二位書法大家,一定相互引為知己,有了陸大家的名聲作保。能寫出這樣行書的王大家就不用再是如今這樣寂寂無聞,一定可以很快名揚天下。”
溫晏心想,寂寂無聞王羲之,這詞兒還挺新鮮。她安慰神色失落的三娘子,說道:“有緣自會相見,無緣也不可強求。你要是與這兩位書法大家有緣分,說不準你哪日就自己見到了呢。”
比如,你也穿個越什麼的。
“道長說的是。天下有才者甚多,真有舉世皆驚才華的,就是錐處囊中,其末立見。兩位書法大家今時今日雖然聲名未顯,日後定然名動天下。到那時,我定會前去拜訪。”
馬車比溫晏走路快上許多,在天黑之前,一行人就趕到了縣城門口。
城門小吏查得不嚴,拿過仆婦手上的一疊路引,隻略看了一眼。他就點點頭,放了王家人過去。
進了城,仆婦把路引交還回來,溫晏收進了包袱裡,
若有人此時打開了溫晏的包袱,就會發現放着路引的地方,赫然躺着一隻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