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闆,鎮上本着學習長經驗、交流擴思路、借鑒促提升的目的,組織了這次參觀學習活動……希望大家認真聽、努力記、學經驗、找差距。認真借鑒盛甯各企業的先進理念和思路,将本次學習的所見所思轉化成自身發展動力,全力推動我鎮經濟高質量發展。”
“好……”車廂裡有人叫好,接着就是整齊的鼓掌聲。
很快到了第一個參觀點,是白瓜子加工廠,接待他們的是盛甯的一位主任。
大家下車成半圓狀站着,他們的正前方,一個手持話筒的中年男人正在介紹。
“歡迎上官鎮的各位領導和同仁莅臨我廠參觀指導,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
秦文禮默默從包裡掏出紙筆。
男人介紹完,又領着他們參觀生産車間。
一連參觀了三個廠子,也不局限于生産,還有檢驗、消殺、消防、企業文化等等……看得胡玉鳳兩隻眼睛放着亮光,秦文禮則低頭唰唰寫。
回程路上,衆人再不複去時的意氣張揚,一副深受打擊的模樣。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往日覺得自家可牛逼了,出來一比較就啥也不是。
兄弟鄉鎮差距就大成這樣,那和縣裡乃至市裡的企業……哎呀,不敢想!
還是踏踏實實幹事,夾起尾巴做人吧!
王主任看着衆人的臉色暗暗點頭,這種活動以後要多舉辦!
人嘛,不怕有差距,就怕不自知,這不知道落後了,就該發憤圖強了!
……
可不就是發憤圖強?
老秦家,胡玉鳳和秦文禮就像兩個被布置了作業的小學生,一人一屋,都埋着頭邊想邊寫。
吃過晚飯,一人一個黑皮筆記本湊到一起,互相分享今日的參觀感悟。
“衛生這塊一定要把好關,防護的口罩帽子必須佩戴……”胡玉鳳道。
“可以設立個更衣間……”
“人員管理上,要制定規章制度,不能靠臉管人……”秦文禮看着筆記道。
胡玉鳳點頭。
今天去的最後一個廠子據說貸款3000萬,員工近千人,是自家的百倍大,可各個車間看起來都各司其職井井有條。
人家那牆上就張貼着各種的規章制度,要是有照相機就好了,她直接給照下來。
可這不沒有嘛,就隻能安排給文禮了。
交流完,母子倆互相打氣。
“不要緊,咱們是摸着石頭過河,滿滿來,一步步走踏實,還就不信走不出來一條道。”
秦文禮用力點頭:“知道了媽,我留意着,以後有機會咱們多出去學習。”
喝完自制雞湯的母子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因着秦文禮要搞制度,規章制度哪裡最多?政府嘛!于是秦文禮有空就往政府跑。
看場子的活就落到了胡玉鳳頭上。
六月中旬,廠子一期工程竣工了。
秦文正親自帶工實施,廠房和辦公樓的質量杠杠的。
胡玉鳳驗收以後,就把接下來的裝修也交給了秦文正。
這兩年,不止老秦家在發展,秦文正也是。
他在秦文禮的建議下已經注冊了建築公司,手底下不隻有建築工隊,還有個裝修隊。
這是秦文正組建裝修隊以來接的最大一單,以後能不能端穩這碗飯,就全看這次了。
聽了這話,他手底下的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
八月底,裝修結束,設備進場。
在廠房裝修的這段時間裡,胡玉鳳和秦文禮也沒閑着,把市面上相關的設備都了解了一遍,宣傳單拿回來一沓子,但最終采用哪些,胡玉鳳決定考慮采納楊秀的意見。
無他,“裕豐麻花”這幾年能在上官立足并邁向全洋縣,與他們家對麻花品質的嚴格把控分不開,更與楊秀的匠心精神分不開。
這幾年,鋪子裡有工人分擔,但楊秀依舊堅持每日反複和面,反複油炸,堅持研究如何将麻花改進的更好吃。靠着這份堅持不懈,她也摸索出“看天和面”的規律和發酵的時長的講究。
所以胡玉鳳始終覺得,她家的麻花能立于不敗全靠楊秀這一份用心。
廠子是擴大了,可為了保證麻花的口感,楊秀想堅守初心,堅持做手工麻花,不走機械化生産線。
胡玉鳳聞言沉思良久,最終決定尊重楊秀。
可即便這樣,廠子裡新進的設備也不少。
抽風機,油煙機等通風換氣設備,包裝貼标設備,清洗消毒設備,攪拌和面設備等等,加上辦公樓的座椅沙發,全部買齊全花了6萬。
至此,所有貸款花的一分不剩,家裡的資金還填進去3萬,換來一座嶄新明亮設備齊全的食品廠。
胡玉鳳領着秦文禮和楊秀,把偌大的廠子從裡到外細細看了一遍。
三人心裡百感交集,又不約而同升騰起一股豪情:這就是自家打拼出來的江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