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其皇後馬氏合葬的陵墓,明孝陵,就在江甯。早前皇阿瑪為宣示正統,天下歸心,三次南巡都曾往明孝陵祭拜。今日早朝聽皇阿瑪谕旨明兒五月十五祭拜明孝陵,我并未覺意外。
明太祖朱元璋能從一個窮和尚白手起家,逐鹿中原,建立大明王朝,開創“洪武盛世”,确是條漢子——能當我的頭!
午晌曹寅給皇阿瑪進言:“皇上,您早前三次祭拜孝陵,都得數萬百姓圍道感泣。如今天下承平,您在拜祭孝陵後,若能禦駕秦淮,與民同樂,江南百姓一定更感盛世繁華!”
“秦淮?”皇阿瑪沉吟。
我強按住心底的激動。俗話說“六朝金粉,十裡秦淮”,秦淮是江南第一風流地,對于秦淮,我早心向往之,隻是礙于煙花柳地影響名聲,一直未能成行。
“皇上,您有所不知,”曹寅侃侃講述:“秦淮兩岸,不止有秦樓楚館,還是江南貢院所在,文人荟萃之所。”
“比如著名的‘秦淮八豔’,每一個交往的都是文名赫赫的複社、幾社、東林黨人——似顧橫波與龔鼎孳,董小宛與冒辟疆,卞玉京與吳梅村,李香君與侯方域,寇白門與朱國弼,馬湘蘭與王稚登,柳如是與錢謙益,無一不是。”
無論龔鼎孳、冒辟疆、吳梅村、侯方域、錢謙益、朱國弼、王稚登、錢謙益都是前明的遺老遺少,也都曾是“反清複明”的主力幹将,不過後來,除一個冒辟疆外,都接受朝廷招安,做了我大清的官。連帶地秦淮八豔也都沒得幾個好結果:顧橫波一生備受争議;董小宛早逝;卞玉京改嫁鄭建德;李香君被趕出侯家,郁郁而終;朱國弼為籌銀發賣寇白門,寇白門重操舊業,再遇負心漢,悲憤病死;馬湘蘭一腔癡情,苦等王稚登三十年,終身未嫁;柳如是懸梁自盡。
不過“秦淮八豔”,這才七個,還少一個是——陳圓圓與吳三桂。
嗯,吳三桂已是反賊,不合再提。陳圓圓未及等到吳三桂謀反,就因年老色衰,恩寵不再,出家為尼。
莫名地,我想起绮羅那句“名士才子什麼的都不大靠得住”那句話,不免點頭:爺貴為皇子,可不是這些朝三暮四的失節文人所能比。绮羅日前跟爺說認命,大略是真的。
绮羅聰慧,打小就是個明白人。
“哦?”皇阿瑪目露興趣:“還有這種事?隻是江南貢院為什麼會跟風月場所比鄰?”
“皇上明鑒,秦淮河橫貫江甯,流入長江,是江甯客貨流通的重要通道。”
言外之意:地理位置決定。
“江南貢院荟聚江南士子,始建于南宋孝宗時代,距今已五百多年,興盛卻是在洪武立朝之後。”
确實,科舉始于隋,興盛在明。
“而秦淮煙花——曆史上秦淮雖說早在南北朝時,就是達官顯貴歌舞宴飲,遊覽繁華之地,實則大興教坊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有點意外。
畢竟晚唐杜牧詩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從南北朝陳後主至今,我印象裡秦淮的聲色歌舞、紙醉金迷已存續了一千兩百多年。
“明朝建立之初,百廢待興,朝廷入不敷出。明太祖想到春秋齊國管仲建官營妓院斂财的故事,在秦淮廣建勾欄瓦舍,親自提名‘富樂院’,又為之題寫對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世間多癡男怨女,癡心癡夢,況複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橫批:花國尋夢。”
“至此秦淮風月日盛。”
“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以海内太平,思與民偕樂,命工部建鶴鳴、醉仙、讴歌、鼓腹、來賓、重譯等十六座教坊酒樓招待各地富商巨賈和各國使節。”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成為留都,十六樓生意衰落,經營者開始在秦淮兩岸建築别墅河房,兩岸燈火通明,畫舫穿梭其中,發展出秦淮獨有的燈船風俗——每年端午時節都舉辦燈船夜遊,全城鄉紳士子,小民百姓競相圍看。燈船所經,自聚寶門水關至通濟門水關,水洩不通。”
“似前人作《秦淮燈船賦》曰: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蕭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绮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台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起動兒女香甚。女各團扇輕绔,緩鬓傾髻,軟媚着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燈如聯珠,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餘艇者。船如燭龍火蜃,屈曲連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騰騰如沸。士女憑欄轟笑,聲光淩亂,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
“皇上南巡,觀民風土俗。奴才願集燈船花舫,恭請皇太後、皇上、太子秦淮夜遊,與江甯百姓同樂!”
曹寅說得懇切,皇阿瑪點頭:“荔軒,你既有心,朕準了!”
提到坐船,我不免想起绮羅端午落水的故事,私下問胤祥:“十三弟,皇阿瑪前歲南巡,沒坐燈船嗎?”
“壓根沒得閑吧!畢竟端午當天就回銮了。不過八哥倒是請我們兄弟來遊過秦淮。”
“現秦淮河為兩岸房屋侵占,河道狹窄,隻能通行二三十人的小船。似皇阿瑪奉皇太後坐燈船,加上太子、太子妃、宜妃、母妃和咱們兄弟福晉,還有貼身伺候的奴才,護駕的侍衛,龍舟駛不進去,必是得分幾條船才行!”
……
後晌回到書房。
“爺,”高無庸禀報:“绮主子今兒能起了,午飯都是自己用的,用了一碗飯和一碗青菜炖豆腐。”
時隔七日,绮羅可算好了!
我出一口氣,來跨院瞧绮羅。
剛進主院,玉婷就已得了信,迎了出來:“爺,吉祥!”
“起吧!”我扶起玉婷:“這日頭還曬,你出來幹什麼?快回屋去。你绮妹妹身子不好,爺去瞧瞧她!”
玉婷的算盤,打得太響——竟妄想操控爺枕席,爺不慣她這個臭毛病。
玉婷的笑瞬間帶出勉強,我松開手,自顧轉過西廂房,踏入跨院。
位處西廂房後的跨院,不僅位置偏僻,且隻有三間五架梁的北房和三間五架梁的倒座——連個抄手走廊都不該,逼仄得可憐。
這麼小一個院子,自然沒栽花樹,就隻正房門外向陽處擺了兩盆茉莉做景。
我見狀自是不高興。又不是沒有好院子,玉婷如此克扣绮羅的結果就是将绮羅完全地推向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