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出來,又來柏林寺。
大殿上香,可算沒再看到寫着绮羅名字的長明海缸了。
绮禮預付的燈油銀子終于花完了!
我出一口長氣。
就因為這些長明海缸,過去一年我都減了進廟燒香的趟兒。
绮禮,狗奴才,太知道怎麼給爺添堵了!
禮佛聽經喝粥,完了,接着來觀音寺禮佛聽經喝粥。終于走完該走的過場,我回到府邸書房。
擦臉更衣,炕上喝茶,擡眼看到架子上的梅瓶,我忍不住苦笑:原以為娶了一個無人在意的庶女,沒想一身桃花,不止胤禟、胤祯肖想,胤禩更是明裡暗裡,各種維護。
绮霞跟胤禩是夫妻,最明白胤禩心意,想必就是如此才特别容不下绮羅,跟嫉妒成性的舒舒覺羅一拍即合,生出逼良為娼的缺德主意,想徹底毀了绮羅。
“高無庸,”我吩咐:“傳了秦栓兒來!”
……
“爺吉祥!”秦栓兒進屋請安。
我擡手叫起,直接問:“秦栓兒,你主子不回娘家,金嬷嬷、徐嬷嬷也不念舊主嗎?”
绮羅春花不好相與,還是從金婆子、徐婆子兩個唠叨婆子身上打開缺口容易——我這樣想,難保别人不這樣想。
秦栓兒竭力思索了一刻,方回:“爺明鑒,十一月二十四绮三太太來跟主子說話的時候,金嬷嬷、徐嬷嬷打園子裡回來後曾跟绮三太太跟前的許嬷嬷打聽何姨娘。”
何姨娘?
绮禮生母姨娘,據說對绮羅視若己出,有養育之恩。
玉容無功而返,绮霞不死心,下一步是不是就是作何姨娘的文章了?
比如報個重病急症什麼的,誘騙绮羅過府探視?
“許嬷嬷說何姨娘現還在西山妙峰山白衣庵,沒有回京。”
什麼意思?我疑惑:“何姨娘現不在郭絡羅府?”
西山妙峰山白衣庵,葬的都是郭絡羅家不入祖墳的姨娘妾侍,比如绮羅的生母桂姨娘。
先何姨娘為周姨娘和绮禮未出世的孩子送葬超度,過去庵裡住兩天也就罷了。
現怎麼又去了?
冬節上墳?
“回爺的話,奴才偶然聽金嬷嬷、徐嬷嬷說過一嘴,說過去半年何姨娘都在西山庵堂齋戒祈福。”
過去半年?就是說何姨娘自打去西山後就沒回過京。
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人間慘劇。為求吉祥,一般長輩都回避晚輩喪儀。何姨娘作為祖母婆母,原沒有為一個尚在母腹的胎兒和兒子姨娘送葬的理。
先何姨娘去西山送葬還可以用事發突然,傷心過度解釋。現都半年過去了——“何姨娘這是許了什麼願心,去這麼久?”
“爺恕罪,奴才聽許嬷嬷告訴金嬷嬷、徐嬷嬷說前幾天,郭絡羅太太使人去接何姨娘。何姨娘說别再派人接了,往後她就在白衣庵帶發修行。”
帶發修行?我聽愣。
西山幾百庵堂,多是富貴人家的家廟。
“八十老翁十八妾”是富貴人家的常情。老翁故後,為免年青妾侍守不住,做出醜事,把人往家廟裡一關,對外宣告一句帶發修行就完了。
再就是犯錯的女眷。婦人嫉妒,殺人害命,無所不為。家醜不可外揚,将犯錯婦人發配到家廟,帶發修行,忏悔贖罪。
從沒有兒子中了進士,姨娘無故去家廟修行的——婦人生子養子,含辛茹苦,盼的可不就是苦盡甘來,母以子貴?
這給人知道了,我沉吟:禦史風聞奏事,一準參绮禮不孝。
現绮禮外放江南,為國盡忠,特地留玉容在京盡孝——照理,先何姨娘去西山,玉容就當苦勸,勸不住就當身代,最不濟也當陪同一起去,總之,就是玉容得陪着何姨娘,好言寬解勸慰,沒得丢何姨娘在西山庵堂,自己在京花紅柳綠吃酒看戲的理。
嫡庶大義,绮禮不能替周姨娘跟玉容讨公道,但可以譴責玉容不孝生母,甚至于休棄——七出第一條就是“不順父母去”。
明眼人都知道玉容不是绮禮良配。
何姨娘心疼兒子和未出世的孫子,決意以身設局,替绮禮造一個休妻契機?
俗話說“兒子似娘”。何姨娘這個人我雖然沒有見過,但從她能生出绮禮這樣的兒子,人絕對聰明。
玉容若是個好的——顯然,玉容不是,好就不會一屍兩命了,更不會放何姨娘一個人去西山半年,年底還得郭絡羅太太使人去接,自己連個面都不露。
玉容就沒拿何姨娘當事。
如此何姨娘扣她不孝,真沒冤枉了她。
玉容就是不賢不孝!
大抵是過去半年,何姨娘徹底看透了玉容,才痛下決心……
“許嬷嬷說明老爺聽後非常生氣,罵了何姨娘很多話,又和郭絡羅太太說何姨娘不回來就算了,以後就當何姨娘死了,家裡再沒這個人!”
官員七十緻仕。緻仕之後都會買兩個年青女孩兒娛情。
明尚還不到五十。聽說何姨娘抛夫棄子駐廟修行,有些氣惱也是尋常。
相罵沒好言。明尚這些氣話,許婆子很不必搬。
“許嬷嬷讓金嬷嬷、徐嬷嬷轉告主子,請主子看在绮三爺的份上去西山勸說何姨娘盡快回京,不然等明老爺将何姨娘逐出族譜就遲了!”
我……
這是打哪兒說的?
自古“出嫁女不問娘家事”。郭絡羅家除了明尚,還有老太太、太太,其下還有绮仁、绮義、绮智、绮信,绮仁媳婦、绮義媳婦,他們都不管,輪得到绮羅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