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體的正中,挂着一幅長條形的轉軸古畫,有點黃中帶黑,一看就知道有了很長年頭。古畫之上,是一派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一棟雕梁畫棟的城樓上,一個冠冕堂皇的高貴之人,美髯長袖,飄然俊逸,服飾打扮,古色古風,頗有皇家貴胄之氣派,望着暮霭沉沉的遠方,天空中有一隻飛翔的大鳥。畫軸下方,依牆放着一方香案,一尊銅質的精緻香爐裡,正徐徐地飄着香煙。
此時,隻見那跪着之人,身子瘦弱,衣服灰黑,面色冷峻,臉頰兩旁淚花點點,雙目凝視着牆上的畫像,良久之後,換回身姿,盤膝而坐,腿上放着一把黝黑發亮的古琴,一幅玄黃的緞錦,整齊地疊放在一旁。
香煙徐徐升騰,他眼前仿佛又閃現出少小時的情景: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不管是刮風下雪,冰霜嚴寒,父親都會在傍晚時分,獨自一人,站在二樓的走廊扶欄前,向不遠處的燕雀湖眺望,神情之中一片迷茫,有時,會情不自禁地低聲哼唱起來: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隻是當時已惘然。
一聲聲,一抹抹,如咽如訴,如泣如歌,在空曠寂寥的燕雀湖畔,顯得格外的哀怨愁腸,曼妙離殇,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一幅幅後唐時代寬闊的意象畫卷徐徐展開,那凄婉迷情的晚唐聲韻和腔調,充滿着無限的空蒙、憂思和彷徨,猶如天門乍現了一絲兒縫似的,潺潺流淌進他幼年朦胧的記憶裡。
多少年來,他一直大惑不解,父親為何要逼他學古琴,并教他用一種極為罕見的宮調,練習彈奏這首名為《錦瑟》的古曲,每每追問緣由,父親隻是告知他,這是他的祖先李商隐所寫,其他的情況,三緘其口,諱莫如深,直到一個秋冬的夜晚,父親奄奄一息地躺在陰冷潮濕的草垛旁,緊緊攥着他的手,用盡氣力,斷斷續續吐了幾個字,便撒手人寰了。
不知何時,案上的高香已燃盡。他緩緩地睜開雙眼,由衷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正所謂:
“ 商聲辭玉笛,羽調入金鐘。
律窮方數寸,室暗在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