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範清婉火急火燎地趕到位于八樓的小會議室時,裡面已有七八人,大家都正襟危坐在會議桌旁。隻有一位年輕人站在那裡,正在熟練地将一台筆記本電腦,與放在會議桌頂頭的投影儀進行連線調試。
她站在門外的走廊上,給楊之江打了個電話後,便走進會議室,尋了一個位子坐下。
甫一坐下,隻見梁副局長手裡拿着一本記事本,從門口風風火火走了進來。他一邊向裡面走,一邊客套地說到:“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
梁副局長在靠近投影儀的位置坐了下來,輕聲問年輕人:
“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那個年輕人答道。
“好,我們下面就馬上開始”
他将頭略微向上擡了一下,向年輕人使了個眼色,年輕人馬上心領神會地回應了一個“OK”手勢,便點擊了一下電腦鍵盤,牆上的投射屏幕上,頓時出現一張發黃的畫面。
這時,一名技術處的人,站起身來,用激光筆點着屏幕中的畫面,說到:
“大家請看,這就是上次那張照片中的原物,是範清婉警官她們從二史館提取回來的。對于這張原物紙片,我們采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X射線分析技術等,對其的屬性和來源、紙片的纖維、書寫墨迹的痕量礦物質和其他元素等,進行了分析、追溯和還原,發現紙片上面的文字書寫時間為明代晚期,所用的紙張為明代的談箋。
所謂談箋,就是荊川紙一種,為明代常州人所發明,是用竹子制成的,這種紙張,薄而略透,類似桃花紙。後來到了明崇祯年間,一位名叫談仲和的人,對此進行了改造,将花紋印入了荊川紙中,從而開創了我國水印花紋紙張的先河,因此被命名為談箋。談箋這種紙張,由于是用堅白的荊川紙褙厚砑光,再用石蠟打上花草、山水、人物、鳥獸之形,故而不濡、堅滑,适于記錄并長久保存。也正因為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張原物紙片,并未發生黴變、發黑或腐爛等現象。
另外,我們在對紙片作分層分析時,發現其紋路呈螺紋狀,紙張中暗淡的圖案,為鶴望蘭之花形,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中還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該紙張的表層,留有一方較為模糊的印章痕迹,經X射線透視分析,印章上的字迹,由于年代久遠,已完全看不清了,隻有一絲微弱的印章戳蓋時所遺留的凹痕,根據這些凹痕的分布情況,我們判斷印章應為八個字,并且篆刻的字體可能為鳥蟲體,其中一個字應為“天”字,位置序列排在第四。”
“哦?能否再說得詳細點,你們是如何得出如此結論的?”,梁副局長問道,
“因為我們發現每一個字體部位的凹痕,具有部分同一性特征,比如每一個字的最後一筆,似乎都呈小鳥狀之特征,故而我們高度懷疑這是一種鳥蟲篆體,至于其中一個字為’天“字,是因為該字的筆畫較少,并較為清晰些,容易判斷。以上就是本次鑒定的全部内容,報告完畢!””
…
“好!通過上次和這次對照片的有關信息進行了鑒定分析破譯,讓我們對這張紙片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嘿嘿嘿…這張紙片…看來并不簡單啊!由于我們目前對紙片中那首琴曲和陶弘景的那首古詩,還沒有明白是何用意,故而尚須我們大家要加倍努力哦!“
梁副局長略微總結了一下,便又繼續說到:” 好,我們現在先将這紙片的事,放一放,下面請技術處的同志将範清婉同志最近拍到的一張照片,也展示出來,讓大家開開眼界”
屏幕上,很快出現了一幅解析度非常高清的照片。範清婉一看,正是自己那日在百年老店裡用微型相機暗地拍下的照片。
“小範,經過技術處和密碼處同志對這張照片進行分析破譯,從中還真發現了一些問題,好,還是請技術處的同志講一下”
話音剛落,會議室内的燈光頓時又暗了下來,剛才還變幻不停的的屏幕,此時也靜止了下來。
未幾,一幅清晰透徹的全景照片,猶如海嘯一般撲面而來,給人以極大的視角震撼。照片色彩驚豔欲滴,立體感極強,幾乎占據了整個屏幕,超高的清晰度,連照片中的飯桌縫隙處,夾雜着一絲絨毛,都能一覽無遺,這令範清婉這個圍棋世家出生的大家閨秀,頓時大開了眼界,并從心底由衷感歎到現代科技的驚人魅力。
很快,照片被支離的七零八落,中見的人物、器物等,不停地以平面、立體,正面、側面等方式,在二維和三維之間切換展示着,讓人有點眼花缭亂。未幾,畫面固定在一件木質器物上。通過光線的照耀和透視放大後,器物的表面,顯得十分圓潤精細,兩條環線間的蓮花和波浪圖案,以及七個镂空圓環,美輪美奂,栩栩生輝,讓人有“置身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現場,巨大的奧運五環在夜空中冉冉升騰“之感。
“大家請看,這蓮花圖案中,暗含着一把小巧的直尺,而旁邊的水波紋圖案中,同樣也暗藏着一個精緻的器物,是一把圓規。這些圖案,都是洪門早期所用的徽标的核心内容,而直尺和圓規,也是西方□□的一種最重要的标記。在此,我想提醒一下的是:這些符号,既是□□的标記,也有可能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墨家的标記,解放後,我們國家曾在新疆吐魯番盆地考古中,發現過一幅上古時期的伏羲女娲圖中,伏羲手中持着的就是直尺,而女娲持着的則是圓規。
另外,在靠近邊沿處,嵌有内外兩條平行的環圈,兩個環圈之内,刻有微型的蓮花和波浪圖案,相互間隔均勻,而内圈裡的中央位置,則是由七個镂空的黃豆粒般大的圓環,互為銜接着,橫三縱四,呈T型排列分布。”
“能否将中間的镂空部分,再放大一些”,範清婉提議到,
”大家請看,這三角形中間的圓圈,為T型排列,橫向為三,豎向表面上看為三,實際為四,圓圈形如茶杯,這一圖案和排陣,我們分析,應屬于古代的七星劍陣位置圖,而三角形和中間的T,則是香港洪門洪順堂的印信标記。大家都知道,洪順堂自成立以來,就一直使用三角形作其标志。也正因為此,香港在回歸前,港英政府根據該堂的标記,以及洪門的名稱和旗幟,将其分支三合會的英文名,稱之為Triad。
這個器物中,還沿襲了洪門傳通的手語符号,洪門中有“出手不離三”之說,将五指以“三加二”的形式來分組。上述的七星劍陣,一般是以茶碗擺放方式出現,而以精緻的木雕飾品示人,是極為罕見的。這是香港三合會對外聯絡的成員的身份憑證和對外聯絡的一種信号标識”
還沒等大家醒悟過來,技術處人又說到: “下面,請大家再注意看一下這個年輕人面前所擺的茶杯“
屏幕上,突然漂浮出一個閃動的紅色圓圈,将照片中的茶杯單獨圈了出來,然後飛快地放大解析,須臾間,一張清晰無瑕的茶杯照片,光亮地顯示在屏幕的中央。
“這是一套青花蓋碗茶杯,分為三部分,茶蓋、茶碗和茶托。大家請看此人,并不象普通客人那樣,喝口茶,将杯蓋蓋上,而是将茶蓋朝外,并斜靠在茶托上。這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茶陣,是過去行走江湖的人遇到困難時,尋求外人幫助的一種暗語信号。由此,我們結合這個年輕人上述一系列的行為表現,初步判斷其是對外發信号,尋找同門中人幫助。”
“好,下面請外圍調查組的同志談一下這個年輕人情況”,
電腦很快将照片上的人圈了出來,并放大在屏幕上。
“此人是名香港籍人士,現正住在新街口的金陵飯店。我們調取了其在酒店登記所用的證件信息,此人姓名鄭思龍,回鄉證編号為:H20123800,香港身份證号碼為:B70365X,職業:文員,港澳地址一欄,填寫的隻有香港九龍四字 。後經我們香港那邊同事核查,其人1976年出生,現年35歲,未婚,自小在香港的九龍城寨長大,為三合會中人,任依字輩。生父母情況不詳 “
梁副局長側過身體,問身邊的一個年輕人:“鄭思龍香港方面的資料信息,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