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成帝此行來質子府,賜名質子府為:三友邸,并宣告了入宮伴學等事宜。
說起來這也算夏國皇帝的厚待,按夏朝律法,隻有與皇子親厚的質子方有資格入宮伴讀,可夏國一視同仁,不分親疏,下令諸質子一同前去。
且從這府名就能看出夏國的氣度,慶成帝年幼,卻也懂得視同一律的道理。夏國攻克諸國不久,
若此時就有厚此薄彼之舉,難免使人心生怨怼,給有心之人從中生事之機,故而連六歲的小宋頌也被一碗水端平了,要和那些大她許多的質子們一同進學。
宋頌聞此消息的時候内心一陣哀嚎:形式主義害死人啊!
宮中還特為諸位質子安排了書童婢女,如今玉明苑中也站了一排四五個丫鬟,正等着主子挑選。
宋頌院中的下人不多,這些日子一直陪在她身邊的圓頭猕猴丫鬟名叫荷香,瞧着是個有資曆的,統管着院中諸項事宜。
荷香此時正站在院中,端着當家作主的做派,打眼瞧了瞧一排幾個丫鬟。
“你且留下。”她伸手指了指排頭第一個道。
那丫鬟欣然一笑,立即應聲,微微擡頭沖荷香眨了眨眼。
這一動作,卻瞧見北澤小公主正站在門檻處靜靜地望着她,也不知是何時站那兒的。
宋頌暗自歎氣,她這個六歲的小主子委實沒有威信,荷香這些日子克扣吃食,冒尖拿大,她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得她竟敢越權行事,做了這挑選近侍的主。
不待荷香說話,她徑直走到了那荷香點了的丫鬟跟前。
身為婢女,衣着發飾都該是統一式樣,這位卻偏偏在左側發髻上插了支陶珠蝴蝶,這東西不貴,卻色彩斑斓,最招孩童喜歡。宋頌圍着她轉了一圈,瞧她身後的碧藍色襦裙中露出個棕紅色猴尾,正沖着荷香的方向不安地晃蕩着。
再回頭一瞧,果然,荷香雖站得規矩,後頭的尾巴已是按捺不住,宋頌仿佛能瞧見她抓耳撓腮的猴急樣模樣了。
宋頌暗自笑了笑,都說猴子巧黠機靈,這兩人倒是一路的。
荷香開口就點了這丫鬟,必是早收了她的好處。而這丫鬟知道能留在玉明苑,還特意在頭上帶個陶珠蝴蝶,投其所好地來吸引自己的注意,想來也存了日後要與荷香争寵之意。
如此心機,放在身邊怕是禍事。
宋頌往前走了兩步。
緊挨着這猴女身邊的這位穿着舉止倒合規矩,隻是年齡小了些,瞧着也就七八歲,她雙手緊緊地攥着袖口,面色緊張得略微發白。
果然,宋頌眼神轉了一圈,見她圓鼓鼓的發髻上長着一雙嬌嫩犄角,兩頭耷拉着兩隻雪白的綿羊耳,正吓得瑟瑟發抖。
看樣是新入宮的小丫頭,年齡下,性子過于怯懦。
再旁邊的這個,宋頌走到她面前時,她已經小雞啄米般腦袋輕點了。
這丫鬟身上挂着一隻灰色考拉,考拉正抱着她腰,呼呼大睡。
宋頌直接路過了她,瞧着性子敦厚,行事許是穩妥的,就是太懶了…
“你叫什麼名字?”宋頌停在最後一個丫鬟身前,稚聲開口。
“奴婢秋月。”
宋頌點了點頭,伸出小手摸了摸她的裙角。
“公主…是喜歡秋月?”荷香見狀,詫異開口道。
不光荷香,院裡的人都沒想到宋頌會選了這個丫鬟。
畢竟…這丫鬟長得也忒壯實了!
麥色皮膚,雙眼如豆,跟站在身側的幾個纖細丫鬟比,顯得有些五大三粗。偏她們梳着同樣的雙髻,穿着一水的碧藍色宮裝,把這丫鬟襯得更黑更壯了,配上她面無表情的一張臉,着實有些滑稽。
偏小公主仰着臉沖她笑得一派天真。
就算是稚童,也該喜歡模樣端正些的吧…荷香百思不解。
不管旁人怎麼想,宋頌心中卻很雀躍。
微風拂過,丫鬟碧藍色裙角飛揚,薄紗飄忽,如海面泛起微粼,碧波蕩漾。
衆人不知,宋頌的眼中卻真的有一片海。
這丫鬟竟是以海水為裙!
碧色衣裙在她腰身以下漫延成了一片汪洋,潮汐翻湧着海浪圍繞在她四周,向四面八方漫延開來,海水自那丫鬟身裙上不斷湧出,在院中越鋪越遠,日光一照,滿園波光潋滟。
眼前奇景襯得院中仿佛都清涼了幾分,宋頌仿佛能聽見海浪輕拍的聲音,聲聲回蕩在耳邊,夏風自那丫鬟身後吹來,瞬間化作海風,待着海水鹹甜的氣息,輕輕撲在她的臉上。
那丫鬟靜靜站在一旁,如身披碧海,望之心撼。
最要緊的是,丫鬟裙身往下幾寸處,翻騰着一隻淡粉色的海豚。
在陽光的照射下,它身泛亮光,雪白的肚皮軟綿綿的,正在丫鬟垂着的右手處鮮蹦活跳,頭拱着她的右手恣意嬉戲。
海豚是少有的高智商動物,且性情溫和友善,她很喜歡。
宋頌伸手摸了摸小海豚,小海豚也拱了拱她的手回應,她眼睛亮晶晶的,心中有些激動。
荷香本就驚訝宋頌看上了秋月,又見宋頌一直滿臉傻笑地摸着秋月的裙子,差點以為這北澤小公主中了邪。
不過既然宋頌點了頭,她身為奴才也不能違逆,隻能咬牙送其他幾個丫鬟出了院門。
待她回來時,宋頌和秋月已經進了屋,荷香剛走到門口,就聽見屋中傳來宋頌稚嫩的聲音:“往後你便叫小豚,可好?”
“小豚謝公主賜名。”那丫鬟立即粗聲回道。
門口的荷香聽了卻差點笑出了聲,什麼怪名兒。
宋頌偏頭,瞥了門口的荷香一眼,奶聲奶氣道:“你,叫小猿。”
“小媛?”
荷香愣了愣,心道這名字哪有她原來的名字好聽,剛要尋兩句話辯駁,就見對面的小公主正沉靜
地盯着她。
荷香愣了愣,明明是三歲稚童,眼神卻格外通徹,仿佛把自己看了個透。
她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莫名噤了聲。
正央宮,乾坤殿中。
黃花梨木案上擺着幾疊奏章,八歲的蕭和于案前正襟危坐,手中拿着一本奏章翻看着。
他下首坐着的是一個二三十歲模樣的男子,身着闊袖蟒袍,親王裝扮,長相清雅,眉眼溫和。
夏國先皇共有兩個弟弟,二弟瑾王,名蕭離,正是坐在乾坤殿這位,三弟瓊王,名蕭充,如今正駐守西北封地。
瑾王手中也拿着本奏折,隻是閱讀的速度比蕭和快些,他看完桌上放着的幾本奏折之後,身旁的
小太監便從黃花梨木岸上拿過幾本蕭和批閱過的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