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是江南的常客,那雨絲似針尖、如牛毛,細密密地落在青石闆路上,落在小店的白牆黑瓦上。
“桂記鹵味?”幾位躲雨的書生抱緊了懷中新淘來的書籍,疑惑道,“這不是北境仁兄們寫詩贊過的店嗎!”
如今要問什麼人傳播消息最快,那必然是舉子們。
離春闱還有幾天,掰着手指頭就能算出來。杭京城内的大小旅社、同鄉會館,甚至連寺廟道觀都擠滿了書生。
他們研究會試押題時,可能還藏着掖着,但在分享衣食住行方面,不遺餘力。
北境學子們在桂記鹵味飽餐後,逢人便誇。
“鹵雞架吃過嗎,算是我們當地特色。”書生豎起大拇指,“添上醬油和冰糖,肉不多,但特有嚼勁。”
雞的脊椎骨、胸骨,是在物資匮乏的北境,相對低廉容易獲取的肉類了。
“嘁,鄉下人。”來自富庶地的舉子們對此不屑一顧。
沒吃過金齑玉脍、龍肝參翅,竟然對廉價的雞架子情有獨鐘,他們斷然是看不起的。
但并非所有讀書人都出自鐘鳴鼎食之家。
“正好肚子有些餓了,咱進去看看吧。”幾位躲雨的書生舉步走進了店内。
映入眼簾的木質桌椅,被擦拭得明亮潔淨。每張松木桌中央的瓷瓶中,插着幾支桃杏梨花。
應季鮮花色彩缤紛,為小店增添幾分雅緻。
沿牆壁擺放一排貨架,束頸深腹的玻璃碗,飾以圓形磨花。其玻璃薄且透明,放在古玩店可能要賣幾兩白銀。
在這裡,僅僅用來盛放鹵味樣品。
“咕嘟。”書生們咽了口唾沫,深深吸一口氣,“打擾了,店裡有人嗎?”
“來啦。”後院傳來一個清脆歡快的聲音,紮着馬尾辮的女孩兒掀開簾子跑過來,她笑容可掬。
“各位客官請坐,小店堂食至少需付白銀一兩。”桂枝兒新雇傭的店員盡職盡責介紹起來。
菜品随機,份量随機,資費看着給。
吃什麼全看老闆心情。
“這算怎麼回事?”有書生不大能接受,一兩銀子可不便宜,要是節省些都夠買半個月的口糧了。
“對啊,沒有菜譜,也不明碼标價。”竟然有人敢在長興坊上開黑店。
紮馬尾辮女孩心裡有些慌,但還是按照桂枝兒教的,禮貌地端出瓷盤和竹片齒簽
“小店有免赀試嘗。”她誠懇地說,“大家可以試試。”
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書生們輪流嘗了一口,緊接着互相對視一眼,默契地從袖中往外掏銅錢。
你一貫,我一貫,好歹是湊足了最低資費。
“本來想留點錢再淘一本《雲林石譜》的,奈何這鹵味确實香。”書生漲紅了臉。
“考前吃頓好的打打牙祭,免得關進去後肚子餓。”有人調侃道。
會試四場曆時九天,确實隻能自帶些幹癟無味的米面糕點。
閑聊間,冷盤小菜已經先上桌了。
先是一小碟新鮮牛肉,将其沿着紋理橫切成薄片,用好酒浸泡後,拌以肉醬和香醋而成。
搭配一小壺熱黃酒,是從小店右手邊的酒坊裡打的。
“這水晶脍倒是做得漂亮。”有女書生更中意另一道菜,欣喜地夾起一塊。
鯉魚熬湯冷卻形成的魚凍,味道滑嫩清爽。
“客官請慢用。”上菜的還有一位身形瘦小的少年。
那少年轉身進了後院庖廚,繼續關照鍋裡的雞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