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齊,泰山移。
大梁的百姓多麼溫順,隻要給口吃的,他們就願意賣命。
即便如此,仍有朝廷統治者不斷搜刮民脂民膏,從不肯俯下身來傾聽民意。
“先生您說,百姓們知道,戰火已蔓延至東魯?邊境嗎?”書生深吸一口氣,攥緊了拳頭。
他心有猶豫,不确定自己此時躲在大後方是否乃正确抉擇。
聽聞同窗們參與樾王殿下興辦的科舉,無分男女,唯才是舉,大多已成功入仕。
如王蒲,因策論成績優異被任命為納言,負責協助小謝公子審議和決策政務。
其餘諸生,有的參與聽訟斷獄,有的着手編戶齊民……
“賢生的消息落後了。”桂枝兒拍了拍他的肩膀,“現下可不僅東魯在打仗!”
杭京朝廷一方面調兵鎮壓北境反賊,一方面抵禦嶺南倭寇大舉進犯。
全國各地已亂成一鍋粥。
“居廟堂之高,輔政者,賢吏也;處江湖之遠,濟民者,善士也。 ”
桂枝兒的目光掃過衆人,溫和而深邃。
古代封建王朝,兩三百年間必有一次天下大亂。
由于交通不發達,消息傳播速度有限,大部分百姓在仗沒打到家門口前,并不知曉災難降臨。
蟪蛄不知春秋,如是也。
“若你們沒有封侯拜相的決心或是膽量。”桂枝兒停頓片刻,繼續說,“能切實為個别百姓解決難題,亦為有義之事。”
用她家鄉的話來說,就叫——
官職有高低,服務無大小。
幾名書生原本皺着的眉頭舒展開來,眼中困惑逐漸被明亮所取代。
他們情不自禁地微微欠身,雙手抱拳,感激桂枝兒指教。
臉上滿是謙遜與誠懇。
繼而更加賣力地帶領短工們修築雪場。
“奴家曉得樾王殿下為何不肯放人了,小娘子不做女官,着實可惜。”柳千金打趣道。
她雙眸含情似秋水,隻在深處藏着一抹愁緒。
自從桂枝兒與她轉述,京城西市賣果蔬的中年伉俪之事,她心中便一直記挂。
或許當年,爹娘真的僥幸還活着?
她多番打探,康順年間春汛,下令開閘洩洪淹了清野州城的那狗官,後來确實又說動聖上,在災區施醫施藥、義倉赈濟。
其人究竟是酷吏,抑或良臣?她看不懂。
“姐姐快别取笑我了。”桂枝兒扶額,“旁的你也不必太過憂心。”
“待十二堡的雪場開始盈利,向樾王殿下求個恩典,尋你爹娘下落不是難事。”
如此亂世,要想找人光靠自己可做不到。
桂枝兒請柳千金和姐妹銀鈴赴十二堡,并非養閑人。
而是另有考量。
芙蓉湯泉場地有限,在此招待來客僅占個風雅的名頭。
總不能真讓貴人們如下餃子般,一個個裸露着跳進溫泉池裡,成何體統?
所以,隻能在搓澡手藝上下功夫。
“訓教澡工之事,全仰仗兩位姐姐了。”桂枝兒狡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