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秦始皇孫天界直播日常 > 第19章 秦皇虎視蒼生群,漢武馀烈尚氛氲⑥

第19章 秦皇虎視蒼生群,漢武馀烈尚氛氲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你說史料有問題,說這個和儒士關系不大行的秦始皇或許沒大家以前說的那麼狠辣絕情,是你們這些文人抹黑的,這是想幹嘛?想掀桌子,還是想造反?

一個人有幾條命經得起所有人的炮轟?

還是當不知道好了。

總的來說就是,大家也不是不能察覺到不對,但無人在意,也無人願意為着這種事情掀風起浪。

“始皇帝貶儒尊法,被儒士排斥,也很正常。”有人同自己的好友道。

他好友還沒來得及回話,就被正好聽見這句話的嬴棠搶答了:

【說起貶儒尊法這個問題,我覺得,也該做個澄清。按着諸位的說法,儒家和法家,該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始皇帝重用法家,就勢必要打壓儒家,對麼?】

“不是我們覺得啊,他自己就那麼做了,不是嗎?”儒士為自己辯解。

【事實上,在曆史上,關于秦始皇到底崇尚什麼家,一直沒有定論。有說陰陽家的,因為《史記》中說了一句“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覺得秦始皇既然用到了陰陽五行之說,那他一定是陰陽家學術思想的忠實者吧?】③

“胡言亂語!”李斯臉色漲得通紅,“陰陽家算什麼?陛下不過是部分決定用了他們的話,怎麼就成了忠實者了?說這話的後人是誰,站出來,某勢必要和他好好論論!”

緊接着,其餘法家學派的臣子們也站了出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對此說法進行斥責,力求把陰陽家從競争裡踢出去。

那邊陰陽家的也不甘示弱,雖然見不到面,但隔着空也是能對罵的。

嬴政抿了抿唇,一副“我就知道說到這個話題肯定會變成這樣”的表情。

扶蘇額角冒出一滴好大的冷汗:這架勢……怎麼看着比夫人們争寵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人平時看着挺斯文的,怎麼一涉及到皇帝最偏愛哪家思想,就變成這副樣子?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一個意思:我要那頭死!

【後世有一位文人曾經說過:“秦始皇的精神從嚴刑峻法的一點來說是法家,從迷信鬼神這一點說是神仙家……墨家也尊天右鬼,重法尚同。因此我們要說秦始皇也把先秦諸子的大部分結合了,這也是說得過去的。”你們覺得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有道理,他确實哪家思想都沾點嘛!】④

他這種明顯搞端水的行為引得了秦時諸子百家人的一緻唾棄:“說了半天沒有也沒個定論,你會不會講課啊?不會下去我們上!”

諸天萬朝之人聞言一臉拒絕。

諸子百家搞辯論?

如果是無所事事的時候聽着是很有意思,但現在大家吃瓜呢,你們這辯論得到啥時候啊?

秦始皇你快出來管管他們啊!

他們是争的你的“寵”啊!

嬴政亦無聽辯論的心思,便道:“再吵就都去鹹陽市,在那裡吵個夠。”

世界安靜了。

嬴政以目光示意嬴棠繼續。

嬴棠朝他拱拱手,清了清嗓子:

【一定要論出個結果的人,你們是不是忘記了,秦始皇,他是皇帝,不是專門搞學術思想的,如果硬要套一個“家”在他身上,也該是“政治家”。政治家對真理的追求,本就不是忠實的,如果他隻專注于一家思想,那他治什麼國呢?直接搞思想研究不就行了?】③

嬴政微微颔首——

正是這個道理。

管你什麼思想什麼主張,我隻要我需要的、符合大秦現狀的,如果幾家都各有長處,那幾家都用也不是不可以。至于學派之争?

不好意思,不感興趣,你們吵翻天和我也沒關系。

劉徹連連稱是:“依我說,諸子百家的思想,單拎出來,都不适合治國,還是得取各家精華雜糅在一起。”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傻瓜皇帝隻用一家思想吧?

小孩子才做選擇,作為一個成熟的皇帝,當然是都要啦!

【他對儒家的态度,和對其他家,其實沒有什麼大差别。這一點從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來:秦始皇本人很重視禮儀教化和忠孝之道,秦對官吏的行為規範裡面也涉及到了儒家所提倡的“寬容忠信,和平毋怨”。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就說他排斥儒家了呢?何況秦博士七十人,當中也有儒學士人,真要針對,他幹嘛招呢?為了隔三岔五氣自己一次嗎?】⑤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對他而言,針對儒家,是沒必要的。諸位不要被迫害妄想症了。】

雖然是後世的詞彙,但字面意思很明顯,所有人都能聽得懂。

這掃射範圍就大了。

如果他們手上有爛菜葉和臭雞蛋的話,估計就直接朝着嬴棠扔了。

“照你這麼說一切都是我們的妄想?就算沒有‘坑儒’,那公子扶蘇說他用重法對待儒生,這你沒辦法否認吧?你讓你父自己來講!”

扶蘇又一次中槍。

他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嬴棠現在講的全是未來的事情。

三十歲的扶蘇幹的事情,你們卻揪着一個二十歲的扶蘇不放,這合理嗎?

那人一句“重法對待儒生”,不光是和他持相反觀點的人,就連他的同伴,也捂住了臉。

嬴棠驚異:“秦國的法嚴,這不是你們自己說的嗎?儒生如果犯了大錯,那用上重法,有什麼問題?還是你們覺得儒生應該擁有特權呢?”

他這句話可把所有儒生架起來了。

這種事情吧,你梗着脖子說不需要,那他會說:“看,你們自己人也說要公平公正,那你犯了錯,當皇帝的罰你,有什麼問題?”如果你順着這句話下去了,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當着這麼多人的面,你說你就比其他人高貴,你就要搞特殊。

瘋了吧?

【那你們覺得,秦始皇對儒家态度急轉直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淳于越當着所有人的面駁斥周青臣贊美秦始皇的話、攻擊郡縣制嗎?是因為秦始皇泰山封禅遇到風雨的時候,儒生出言譏諷嗎?】

後世的皇帝們:很好,光代入,就已經開始生氣了。

“可是秦始皇沒有殺淳于越,也沒有殺那些曾經譏諷他的儒生。”劉邦偏過頭,若有所思。

這幾種行為基本上屬于“貼臉開大”了,換做那種真暴躁的直接就給你清算了。可秦始皇居然沒有任何針對性的行動。

有人可能要說,你怎麼知道他沒有清算啊?也許他悄悄地悄悄地就把人幹掉了呢?

醒醒,不說那麼多人呢,就說淳于越本人,那麼大一隻仆射,憑空消失了,當時那些儒生能不可了勁兒地提?後世那些文人能不浮想聯翩?能不抓緊時間再逮着一個點罵秦始皇?

“尉缭說秦始皇長得就刻薄寡恩,秦始皇沒動他,還讓他當國尉;王翦說秦始皇這個人性情粗暴,直接指出替他打仗有功勞也難以得到賜爵,秦始皇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大笑……他這‘暴君’,未免也太不夠格了。”朱厚照用玩笑的語氣對左右道。

左右對此都隻是“陛下說的是”地附和,沒有作多餘的置評。

他們也隻是這個皇宮裡一個普普通通的内侍,品秩不高,還不到那種呼風喚雨的地步,自然不敢對一個皇帝随意發表看法。

朱厚照見狀,面上才溢出的笑容複又淡去了。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史記》。盧生侯生議論了這麼幾點:1、秦始皇狂妄自大、殘暴不仁,2、他重視斷案的官吏而對博士多有冷遇,以自我為中心,不肯虛心納谏,3、他重刑罰好殺戮,動不動就對人施以嚴刑,從官員到方士,腦袋都懸在褲腰帶上。大家覺得,哪一點,是讓秦始皇最不能忍受的呢?或者換句話說,換做是你自己,你覺得哪點最讓你生氣?】

朱厚照舉手:“我習慣了,他們罵什麼我都不會覺得奇怪。”

朱祐樘遽然起身:“啊?!”

這什麼情況?誰能告訴他這什麼情況?!他兒子怎麼就對這些話“習以為常”了?

劉徹倚在靠背上,懶懶道:“全都不能忍!”

嬴棠本來是想借着大家都會選擇的答案來引出下面的内容的,結果蹦出來這麼兩個不一樣的焰火,屬實讓他無措了一瞬。

最後是李世民站出來替他解了圍:“自然是第三點,這已經不是對個人人品的批評了,而是實實在在的,要帶跑風向。”

這種話傳到百姓耳朵裡會是什麼樣子?

官員、術士都時時有性命之憂,那你們這些普通人呢?是不是會更慘?

本來秦統一沒多少年,這六國之人,心就不在大秦上。

這些人這麼一說,不就是要讓本就不穩的民心雪上加霜嗎?

【然也!】

嬴棠對适時解救他的李世民感激無比,若非還在講正事,他就要現場來幾個揖了。

【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對于攻擊他本人的話語,容忍度還是非常高的。但是你要煽動人心,威脅大秦的統治。他就忍無可忍了。所以,《史記》中,面對這種情況,秦始皇選擇了以“妖言”罪,将涉事人員交給了禦史審理。綜上所述,你還能堅持說他就是針對儒家嗎?】

他分明針對的是一切試圖和大秦為敵的人。

司馬遷也覺得有必要為自己辯解一下,就這個天幕的機制,沒準兒某年某月某日他就撞上了秦始皇本人了:“我套入我自己的思維想了一下……我也隻是把知道的東西都寫上去了啊。不管是前面侯生盧生毀謗秦始皇、妖言惑衆這件事,還是後面扶蘇的話,我都沒有說他是針對儒生啊!”

前面是方士自己犯了诽謗罪、謠言罪,後面懲罰“誦法孔子者”也是用的“法”。讀下來,一點針對性都沒有啊?

哪點提到他讨厭儒生了?

所以始皇帝,後人過度解讀,能怪我司馬子長嗎?你多看看劉向他們啊!

【如果大家覺得我一心向着嬴秦,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所知所學分析一番嘛。把“以法為教”付出實踐也好,用道家的清靜無為⑥也好,其實都是為了鞏固秦朝的統治。包括前面提到的“神仙學”。】

後世的文人墨客說到秦皇漢武,總會提到他們尋仙求藥的事情,并對他們這種迷信的行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但他們忽視了,秦始皇他的所有決策,都是圍繞着政、治轉的。

說白了,就是這個人,是理性遠遠勝于感性的。很少純出于個人喜好去做某件事,大多數時候都是看它背後掩藏的利弊。

就拿求長生藥這點來說,他要長生是為了自己享福嗎?

他那是為了讓自己能為大秦奮鬥千百年。

所以對秦始皇,不能拿普通人的思維去套他的思維,要想摸清他在想什麼,從政、治局勢角度分析就對了。

【都說秦始皇癡迷于尋仙,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背後的原因呢?你們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好想的,他是個皇帝,想當不死的神仙獨霸江山千萬年,不是很正常嗎?就是他有點着魔了。但是就秦始皇這個人而言,他真的會為什麼東西“着魔”嗎?除了在大秦搞基建外。】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後期那麼執着于進行尋仙活動呢?最表層的目的,應當是:“崇方術而抑巫鬼”。巫鬼,大家是不是能聯想到什麼?】

秦武王位面的嬴稷立馬道:“楚人尚鬼崇巫。”繼而用一種自以為隐蔽的小眼神兒,觑了一眼身邊的人。

他老娘芈八子呵呵一笑。

【不錯。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是非常信仰鬼神的。衆所周知,信仰可以控制人心,秦始皇要達到人心真正歸秦,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從信仰崇拜上下手。他想要借着提高方士的地位,來打壓原六國巫祝的勢力,然後,整合思想。】

“你又不是他,你怎麼曉得他就是這麼想的?”劉徹嘀咕道。

這當然不意味着他政治敏、感度不行,相反,結合現有的對始皇帝的了解,劉徹心裡對嬴棠的這種說法,是相信的,甚至還有一種“果然如此,這才符合他人設”的感覺。

但是心裡清楚是一回事,不想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說好的大家是修仙發燒友,要尋仙一起尋,要被文人譏諷就一起被文人譏諷。

可你這個濃眉大眼的,怎麼和我不是一個目的啊?

嬴政若是知道他的想法,必得回一句:那是你自己認為的說好,我從始至終一句話都沒說!

這話嬴棠就不高興了:“您這話,仿佛和他接觸過的是您?”如果是個其他什麼劃水帝王這麼說,他是要直接來一句:“你是他孫子還是我是他孫子?”的。但說這話的是漢武帝,嬴棠始終秉持着“要尊重一切值得尊重的人”的原則,所以對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也總保有尊敬和耐心。

劉徹:“你這麼說是吧?行,你等着。”這就在群裡和始皇帝培養“兄弟情”去,你小子早晚要喊我叔祖!

嬴棠:???

嬴政:……劉徹,你真的好幼稚。

“我還想說呢,天知道我下了趟人間看到那些關于秦始皇關于秦朝的文獻有多震驚,我尋思着我那會兒也不這樣啊,難道大父是假秦始皇?”

嬴政睇他一眼:“你為什麼不懷疑你有個假大父呢?”

“因為正常人複刻不了我大父的英明神武氣宇不凡,您的光輝比正午的日十五的月還奪目,其他人再好,和您一比瞬間就黯然失色了。”嬴棠大多數時候說話的語氣都是慢慢的,說這句的時候卻是堪稱飛速。難為他用這麼快的語速還能把詞吐得清楚,并且配上這樣誠懇的表情。

可見這樣的話他曾在心裡想過無數遍了。

就是這三千年估計沒好好讀書,臨時補課,說話水平不太行:“你誇的是朕還是燈?!”

“我,我打個比方……”嬴棠縮了縮脖子。

這窩裡慫外頭橫的家夥在轉向其他人時很快恢複了“高深莫測”的神情:

【其實對比一下四散在各地的巫祝勢力和方術士的思想、活動範圍就知道了。方士們沒有地域根基,全靠皇帝,巫祝就不一樣了,他們和本土的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根基深厚,如果真的放縱他們一直活躍下去,那麼造成的後果,很可能就是大家不服中央不服法,反而對巫祝們言聽計從,如此下來,國家還要不要了?再就是巫祝就是他們散落在各地,真要幹了什麼,中央不一定能及時知道并且采取措施鎮壓,方術士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比較集中,幹了壞事完全可以一鍋……】⑦

“咳咳。”扶蘇即時制止。

嬴棠迅速把到口的話吞了下去,轉而道:“可以方便一起審理,免得口供對不上。”這個說法夠委婉了吧?

方術士們敢像六國貴族一樣,不滿意就可以直接聲讨嗎?

那必然是不能的。

他們腿可沒那個所謂的盧生侯生利索。

忍了。

【最後,在思想上,打着“成仙”旗号的方術士們更偏向已經統一了的大秦,而各地巫祝勢力……大家懂的都懂,我就不多做贅述了。大家完全可以再代入一下,如果是你們,面對頑固的、足以煽動叛亂的巫祝勢力,你們會怎麼做?滅掉?】⑧

“說不定亂得更快。”劉邦道。

“滅不完,根本滅不完。”李炎一臉陰鸷。

【那怎麼辦呢?】

“用神打敗神啊。”朱厚照左手七星劍右手佛珠,不知道他是從哪個角落扒拉出來的。

衆人:“……”

你别說,你還别說!

真有那麼幾分道理?!

震驚!有些人表面上是封建迷信忠實追求者,實則就是走個過場,對鬼神信不信完全是看利用價值的!

可問題來了。

照上面的數下來,坑儒可以打假,求仙是為了鞏固統治,合着他不那麼迷信也不是什麼暴力分子?

你這樣讓我們下次寫文章用誰的典?

“不是還有漢武帝嗎?”有人用自以為的小聲咕哝了一句。

他同伴趕緊捂住他的嘴:“别被漢武帝聽見了!”

劉徹:……你打量着朕砍不到你是嗎?

嬴棠:不是,非得舉他倆的例子嗎?沒他倆不會寫文章是不是?

果然,越出名,被薅得越厲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