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傅彥覺得這三把火全燒到自己身上來了。
他去工部領了屬于自己的官服、官靴、官帽、绶帶,又去禮部領取了入職文書等等一系列用物之後,次日一大早便匆匆前往吏部報道。
傅彥對接下來的工作生活充滿期待,本以為自己會先慢慢學習各項工作内容,逐漸上手。
結果他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
上任第一天,吏部尚書張啟東便笑呵呵地走了過來。
“賢侄啊,眼看着要到年關了,這是今年一整年的各地方官員考核報告,你給整理一下。”張啟東朝身後的兩個小吏做了個手勢。
那兩個小吏将滿滿一箱子的卷宗擡到傅彥的桌前。
傅彥看了一下,粗略估計這些東西至少有二十斤。
“你對照着這份升貶律法,将這些官員分為有過、有功,以及無功無過三大類。如果有重大立功或者失職的,就單獨分出來。”
說着,張啟東遞給傅彥一個小冊子,“有什麼不懂的随時問。還有啊,這兩個抄寫員分給你了,盡管使喚。”
交代完工作,張啟東捋着胡須笑吟吟道:“老夫還有政務在身,就先行一步了。”
說罷,胖胖的張啟東腳底抹油溜了。
傅彥看着那一箱子卷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看起來很是繁重的樣子。
傅彥轉過頭,隻見那兩個抄寫員正認真地看着自己,仿佛是在等着自己給他們安排任務。
是了,自己現在是官吏,不是學子。傅彥心想。
得拿出點姿态來,千萬不能露怯。
傅彥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道:“麻煩二位把這些卷宗按照日期與地域依次排好。”
“是。”兩個抄寫員立刻應道。
還是第一次接觸到這些卷宗,傅彥頗為激動地心想,以前總覺得這些東西都神秘得很,被嚴格看管鎖在庫房裡,一般人根本都接觸不到。
現在成山的卷宗就擺在自己面前,等着自己去整理審核。
傅彥瞬間覺得自己肩負重任。
一定要對得起自己這身官袍,不負太學博士們的教導,傅彥暗暗地想。
于是他撩起官袍,端坐在書案前,鄭重其事地翻開第一份卷宗。
上任的前幾天好像根本不知道疲憊為何物,傅彥把自己埋在卷宗之海中,除了吃飯去茅廁以外幾乎一直都在忙活。
他從天亮忙到天黑,又從天黑忙到第二日天亮。
若是實在困了,就在六部所屬的公署院落稍微打個盹。
可謂是醉心于政務,無法自拔。
直到四喜從家中趕到吏部,見到傅彥的瞬間松了口氣。
“公子,您這是還在忙啊?”四喜面露心疼地詢問道。
“是啊,”傅彥點點頭,“初來乍到,諸多事務還不甚熟練,更得仔細些。萬一哪兒出了什麼岔子可就糟了。”
“那也得注意身體啊。”四喜道,順便将兩個食盒放在書案上。
“這是主母特意叫小廚房給您準備的飯菜,還有十全大補湯。您這三日操勞過度,想必也睡不好,多補補氣血。可不能仗着年輕就不管自個兒的身子。”
傅彥心中一暖,“回去替我謝過母親。”
然後他突然意識到什麼。
“等會兒,我都已經忙了三天了嗎?”傅彥驚愕道。
四喜愣了一下,随即哭笑不得道:“是啊,公子您看您,忙得都忘了日子了。”
傅彥揉了揉太陽穴,怪不得感覺腦子轉得都不快了。
然而自己畢竟是新官上任,肯定得多用些功夫。
不僅是為了盡快摸清楚吏部中的門道,也好對自己未來的路有些規劃。
更重要的是,他得給同僚們留下個好印象,絕不能讓别人覺得他仗着出身顯赫就怠慢公務。
所以還是把手頭的事情忙完再回家吧。
“四喜,你幫我跟父親母親傳個話,代我跟他們請安問好。望二老保重身體,飲食起居勿需挂懷。待我這邊公務稍得閑暇,定立刻回去。”傅彥吩咐四喜道。
“是,公子。”四喜雖然心疼,但自家公子畢竟是忙于政務,他嘴上也不好說什麼。
“那公子照顧好自己,小的就先告退了。”
四喜放下食盒,便離開了。
雖說整理卷宗看起來很繁瑣枯燥,但傅彥還挺喜歡的。
至少不是千篇一律、重複性極高的那種工作。
這些卷宗涵蓋了整個大梁各地方官府的政績和表現,通過閱讀卷宗,傅彥可以快速地對全國上下的局勢有一個粗略的判斷。
真是漲見識了。
就比如傅彥現在正在看的這份——
壬申年,順昌郡府共計破獲大小案件二十三起,其中重大案件九起。承蒙府衙上下勤政愛民、斷案如神,當地百姓安居樂業,民生大有改善。百姓感激官府功德,紛紛獻上自家所産米糧果蔬。
知府鄭銘具呈
早就聽聞順昌郡每到夏季容易突發澇災,這位新知府能在短時間内改善當地民生,看來是個實幹的。
傅彥在彙總單上記了一筆,将這份卷宗放在“有功”那一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