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來越陰冷了,手中握着瞬華遞過來的魚湯。
眼裡看着窗外下着細雨灰蒙的天,又看了看眼前人。
“聽說母後今日在朝庭上收到了邊境的塘報,說大蒙國朝近日對我邊境一帶的居民又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騷擾。
母後震怒,大臣也紛紛出言想要讨伐大蒙國。”
瞬華點點頭:“不錯有一半的大臣要求出兵與大蒙國一戰,也有一半的人要求議和,繼續保持兩國友好。”
我放下碗:“哦,那母後怎麼說。”
“太後娘娘一時也拿不定主意,說還得跟大家再商議此事,不好太早下定結論。”
想了想又問道:“那朝廷上又是哪幾大人位主張出兵?”
瞬華小走了一轉:“朝中劉大人與國公大人覺得是大蒙國無信挑釁在先所以要求出兵。
而穆丞相與高大人則是覺得朝廷剛穩定此時不宜出兵得派大臣去議和,否則民心不穩恐有大亂不利于朝廷。”
聞此言微睜了眼。
“議和!拿什麼和!”
瞬華也知道我話裡的意思。
“這自古兩國交好最快速有效的方法無外乎就是和親嫁公主。”
想了想大蒙國現有的情況出聲思量着。
“我聽說那邊的君主才剛上位不久隻是一個十六歲的主。
年輕氣盛,被人挑撥做出對兩國無益的事也是有可能的,亦或者他有更大的野心也說不定。”
“陛下說的是,不過現在是太後娘娘在前朝,陛下也不必過于憂心此事。
和親不是小事若娘娘拿不定主意肯定會來找陛下商議。”
“說的也是,我現在也不宜管這些,隻覺得身子重的很,本就是第一胎隻想安安心心的舒坦幾天。”
除夕前幾天宮外的夫人們都要來宮裡給宮裡的娘娘以及良人們請安。
而母後也要在前朝設宴宴請衆大臣。
人進了宮就得有人接待引路本想讓宮裡的女使去辦。
可一想到四舅母那不安份的性子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心裡盤算一番後讓人去公主府把皇姐叫來了雲泉宮。
“什麼陛下想讓妾身在夫人朝見那天做領路人去給皇祖母和幾位良人們請安!”
皇姐聽到我的提議略有些吃驚。
我一笑點點頭。
“我本想讓宮女使帶着你們去請安,可一想到一些不安份的因素怕女使壓不住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而且不止是外面的夫人,還有分封的王妃跟宮裡的公主。”
“事關皇家體面,責任重大,思來想去還是皇姐你最合适。”
皇姐略有所悟。
“陛下是說四舅母,可就算是這樣不是還有臨蕙姑母麼,怎麼能輪到妾身出面。”
我隻徐徐拉着皇姐坐下頭。
“皇姐覺得姑母這些日子經曆了這些事還有心思打理這後宮?”
“難道皇姐真的要在公主府郁郁寡歡一輩子。”
“雖說與驸馬還不到相看兩厭的地步,可你們終究也做不到舉案齊眉了。”
“與其在公主府這樣沒意思的過着,還不如在這宮裡待段時間,也許還能改變一下心境。”
“眼下聖林正病着,皇姐又是打理過公主府的人,且後宮又需要一個女眷來接待外來的夫人。”
“宮裡又沒有待嫁合适的公主。”
“母後幫着前朝,皇祖母又上了年紀,放眼望去也隻有皇姐你來當這個接待人最合适不過了。”
“若皇姐真的能在宮裡站穩腳跟,那又何憂公主府的那些個妾室。
到時候要殺要剮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驸馬若是要鬧難道皇姐不會重新找個聽話的換換心情。”
“那時你的地位已然不同現在,還怕沒有兒子立不住腳,我想驸馬若是個識趣的也不敢再置喙。”
聽得我此話皇姐雙眼有一瞬的微睜,手也不自覺的拿起案幾上的青瓷壺為她自己斟了一杯。
又在手中轉了轉,半刻後才有些躊躇着。
“陛下可想清楚了,至永帝起便立下規矩,後宮不得幹政。”
“宮裡外嫁的公主也不得幹預前朝後宮之事,就算是待嫁的平常也不能随意幹預後宮。”
“莫非陛下是想打破永帝的……”
我輕輕一笑眼中若有所探。
“皇姐忘了,我現在的身份?又是誰把我這個未嫁的公主給扶上來的?”
“從我上位那刻女子不能幹政這個說法就已經無形的廢除了。”
“誰還會在乎一個公主在後宮掌權,難道皇姐不想做永帝之後第一個位比諸王的長公主!”
皇姐這才睜大了雙眸,随即眼中又想到了什麼。
這才定定的看向我,不過這次語氣卻是平緩略帶些擔憂的。
“陛下可有把握嗎?陶荊夫人那次陛下就已經做了決定對嗎?”
我鄭重的點點頭。
“不錯,至上次陶荊夫人一事我已然下了決心,至永帝之後公主的地位跟皇子比起來堪堪落了一大截。”
“之後所謂的長公主跟大長公主不過隻是一個口頭稱呼罷了。”
“實權被剝奪的一幹二淨,雖說永帝是鑒于前車之鑒大大的削弱了公主的地位防止前朝後宮作亂。”
說完又拿起杯子潤了潤唇眼中輕笑。
“可永帝怎麼也想不到他死前親口立下的規矩竟然在先帝的默許下逐漸的被皇祖母跟母後慢慢打破。”
“既然後宮都能幹政,皇帝都能換成公主做。”
“母後能包庇四舅母的荒唐行為,那皇姐又為何不能幹預後宮。”
“難道皇姐忘了連四舅母都能說出規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這種金語,那咱們何不跟着人家好好學學變通的本事。”
“至于那些言官麼,現在可是由母後代理政事,我相信母後有讓他們閉嘴的能力。”
皇姐聽我續續說完這些面上早已由最開始的不可置信。
換成了現在的一臉平靜,亦抿了一口茶向我點點頭。
“陶荊夫人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大可不必把她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