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荷還不知道大人的想法。
“姐,你買了什麼好吃貨嗎?”龍龍眼睛在俞荷房裡掃了一圈,什麼新東西都沒發現。
俞荷下意識擦擦頭上的虛汗!
沒錢什麼都買不了。
知道小孩兒願意聽新鮮事,就掰着手指頭數,說得仔細一點。
“現在天熱吃食不好帶。我吃過爽滑的豆腐腦,脆香的油條,榨菜臊子熱飯團包裹的炸花生最香,椒香的豬肉餅,還有一碗十二文的羊肉蔥餃子,隻有蔥。等我們賺了錢去縣城敞開了吃。”
俞荷越說,龍龍越聽越饞,又聽她說賺錢了去縣裡吃,心裡滿是幹勁。
“姐,這兩天阿爺幫忙趕鴨子,做生意我們也叫阿爺幫忙吧。”
“你這想法不錯。大姐幫忙做好,我們爺孫三個去鎮上賣,有爺在,也不怕壞人欺負小孩。做買賣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俞記肉丸胡辣湯。”
兩個人說着話,俞荷見俞有地從後院回來,心裡盤算着明早阿爹練字,她去讨一幅,讓阿爺雕刻成木闆畫,請阿娘做一個布幌子,招牌和幌子,齊活。
吃完飯,俞荷爬上自己的小床一覺睡到天亮,知道原本二嬸今天去鎮上改成明天,龍龍和三叔三嬸去趙壩村走親戚,梳洗吃過早飯飛快後院趕鴨子去河邊。
“嘎嘎,嘎嘎!”鴨子邊叫邊往水裡下個兒,俞荷猛的想起外婆餐桌上的大魚。
見鴨子越走越遠,俞荷回來找阿爺,“阿爺,大河裡現在能捕魚嗎?我們去下一網吧。”
“你等一下,我找找網子。”俞老頭覺得小孫女說得對,捕一網魚,過節餐桌上添一道菜,又想起妻子昨夜的叮咛。
俞老頭頭頂着船,背上網和水桶,俞荷也背上自己的小背簍,提上水盆。
“俞荷,你爺孫倆下河去啊?”宋老太太門口喂雞,母雞抱窩,秋天了出了一窩雞娃兒,除了長得慢沒毛病。
“是啊,去看看今年的魚肥不肥。”俞荷笑着走過來,看着黃絨絨的雞娃,就喜歡。
“你阿爺捕魚厲害着呢,準有大魚。”宋老太太笑呵呵的說。
“借你吉言。”俞荷見阿爺走遠了,搖晃着背簍小跑着追過去。
“俞荷這孩子長力氣了。”宋老太太自言自語道。
到了村口的碼頭,把東西放到船上,俞老頭先讓俞荷上船,再一手扶着船沿一個殿步跨上來,船輕輕一晃,穩穩的向白水江而來。
八月的江水上漲了很多,江面更寬,村裡膽小的趕集都願意走路,阿爺每逢白水鎮趕集日會架牛車,去十裡外的趙壩村接一兩趟趕集的人,一人一個來回收一文錢,坐車的人也不多。
船行到了俞老頭捕魚的窩子——一個水流緩慢,水很深的蘆葦叢邊,俞荷手忙腳亂拿出水盆裡的漁網,兩個人一起把網下到水裡,俞老頭把船停在江邊。
等時間。
“阿爺,中秋過了,我要和龍龍去白水鎮擺攤,賣肉丸胡辣湯,你跟着我們吧,我害怕有人偷小孩子。我們隻趕早市,一來一回也就一兩個時辰。”
俞老頭黝黑的眼睛一笑,道:“能行。你們要給我發工錢。”老爺子不為難孩子。
“那肯定。我出技術占四成,阿爺,姐姐,龍龍你們占六成,一人兩成。食材我們一起出,萬一以後生意做大,再請家裡人幫忙。”
爺孫兩個說着生意,多是俞荷說,俞老頭問,大概過了兩刻鐘,江面上劃過來一條可以運貨的雨棚船。
“阿爹,我和有花來給你們二老上熟,老遠有花就說是您。”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高壯大漢,撐着船橫沖直撞的過來,聲音洪亮喊道。
“有魚嗎?”顧大安往小船上看了看,從他身後的船倉裡走出個綠衣服的熟人。
“大姑,大姑父!”才看清對面的人,俞荷歡喜喊道,“姑父,阿爺剛剛才下的網,還不知道有沒有魚。”
“我們俞荷都能陪爺爺來捕魚了,長大了,也懂事了。” 顧大安笑着說,露出八顆大白牙。
俞荷心裡湧上來一股熟悉的親切感。
“阿爹,你們和我們一起回去,還是我們先走。”俞有花和俞荷打了招呼,問俞老頭。
“你們先回,我再等會兒。”俞老頭看看水面,笑着說,“你娘這兩天焦心,家裡等你們兩姊妹呢!”
“那阿爹,俞荷,我們就先回去了。”顧大安一個用力,船劃出去兩米。
大姑父一如既往的大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