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面不好意思了,笑着說,“你吃你的,我要吃自己調。”說完還看了眼兒子兒媳。
俞老頭一笑,低頭繼續吃飯。
這頓算晌午飯,俞荷去睡覺,沒一會兒成文五個,俞有地俞有錢一起回來。
“阿奶,今天對聯賣的好,再有兩天也就賣完了。”成文一邊吃成武遞到手裡的熱鹵豆花面皮,一邊說。
“挺好。今天街上人多嗎?”
“多,龍龍和三叔在西街,我和成義成城我們三個在北街賣,鄉鄰們都願意買我們的,我們給他們念還講寓意。大家圖個吉利都願意買。關鍵是三叔降價了一副對聯三文,三副八文,窗花一文。”
“賣了有一百多副。”俞有錢接着說,“成文哥仨費了力,也用心。”
“哎呦,那确實挺多。”馬三面笑着說,“成文,你們多吃點,這是成武琢磨出來明年擺攤子的吃食,你們給他提點意見。”
“二弟真厲害,豆花蘸辣椒油味道絕了。再配上鹵汁,或者做臊子面那種吃法,不愁客人不來。”成文對着成武一陣猛誇。
又和馬三面說不行開年西街給成武租個鋪面,三叔賣燒雞,連生賣肉夾馍,成武賣豆花熱面皮下午賣鹵肥腸熱面皮,把白水鎮人的一日三餐都給包了。
“不行。成武明年還要識字。”
唐大丫本來希翼的眼神淡了淡,又聽婆婆說是識字而不是讀書,心裡想着成武明年十一,再識兩年字開店也不遲。
成武興奮不已,晚上又泡了黃豆和米漿,天沒亮就蒸好了面皮,做的臊子面澆頭,一家十五口人把十六斤米皮(後文都叫米皮)全部吃完了。
俞荷和成武一起算成本,一張米皮約有半斤,一斤米能蒸四張米皮,暫時按照6文成本算,一張米皮投一文半成本,一碗賣五文錢除過調料大概利潤有兩文半,如果一天賣一百碗,也有兩百多文的收入,非常可觀。
“現在我們趁着年前先買點陳米,屯着,開年什麼時候賣随時可以開始。”
“嗯,那我們現在去鎮上,買了讓牛車拉回來。”成武說着去後院找俞有糧要錢。
“先買五百斤。”俞有糧回來給成武拿錢,“三千文夠不夠?”
“阿爹,一千五就夠了,我想和俞荷合夥。”成武接過錢,還給俞有糧一半,撓頭說。
“行。要花錢,來跟我要,别占俞荷的便宜。”俞有糧叮囑兒子,“你三叔做生意都要拉着俞荷,你也要勤快點多幹活。”
“是。”成武轉身跑了。
俞荷背了自己的小背簍,在大門口等他,成武也去取自己的背簍。
“家裡有黃豆,我們先用着。能省點就省點。省下的就是利潤。”俞荷悄悄和二哥說。
今天二十七,馬上就要過年,去鎮上的人很多,成武還碰到趙村的同窗,互相熱情的打招呼,一路同行。
宋老太帶着大孫女俞秀花背着滿滿的一背簍年貨回來了。
“俞荷,你們怎麼現在才去,街上人都要散了,你哥今天對聯賣的挺好,家裡還有嗎?給我們留一副。”
馬三面家怎麼都是精明人?過年,能放下臉面賣對聯,一副三文,賣個七八天,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趕上人種三個月地的收成。
“有的。晚上你過來取。”俞荷笑着和十三歲的少女俞秀花打招呼,見她輕聲細語,藏在宋老太身後去了。
“二哥,我們走快點,糧店不會關門了吧。”
兩個人到鎮上,俞有錢的燒雞賣完幫連生賣肉夾馍,俞荷一問,大姑父和大姑家裡做飯,邀請他們家裡吃午飯。
“你們兩個來得巧,來幹什麼?”
“三叔,我們要去買陳米,屯着開小吃攤。”
買米?
他有熟人。
俞有錢帶着兩個人去王家糧食店找李掌櫃,輕松買到五百斤上等陳米,花了三千文,得了五個白送的大麻袋。
俞荷才知道,陳米也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碎米少,中等碎米多,下等有碎石,這還是好的,單下等米還分七種,門道多着呢!
“俞小哥,以後買糧食都來找我,我給你們最公道的價格。”
“多謝李掌櫃。今天沾了你的光。不然兩個孩子什麼都不懂,買回去都不能吃。”
俞荷看着米,成武和俞有錢回去駕車來拉。
“李掌櫃,有什麼新鮮剛出來的種子嗎?我看看你們都有那些糧食,可以嗎?”
“你随便看。米我給你看着。要買種子得到專門的種子店,你也可以到縣上的務農司,一年朝廷推廣的新鮮種子,都先送到那裡。
像洋芋去年就有。海外來的,貴人們種來觀賞的番麥不一定有,好的西瓜種子,包菜,芥菜,油菜,還有各種果樹,都能買到。”
“謝謝李管事。你忙,我自己看看。”俞荷壓着自己心裡的高興,随意的到處看。
王家糧店不愧是做糧食生意,小麥大米小米糯米黃豆蠶豆豌豆高粱紅小豆黑豆應有盡有,還有各種等級現成的白面雜面、麸皮米糠在售。
俞荷買了十斤紅小豆,準備地邊的河灘上種點試試,買了一斤豌豆一斤蠶豆也準備種,蠶豆貴點六文,紅小豆和豌豆三文一斤。
糧食剛剛拉到西街,顧大安俞有花出來叫大家屋裡吃飯,俞荷喊了成文四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