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微微一笑,沒有答話。
姚氏起初有些疑惑,等她漸漸回轉過來,意識到是二房教子不嚴的名聲連累了大房娶婦,臉上的笑容不由有些僵硬。
餘氏适時地接過話頭,緩和了尴尬的氣氛:“京中一時哪有那樣多襯頭的人家?米家與柳家雖暫時不在京中,總是與京城人士沾親帶故,亦不算太遠。将來親家或可高升,擔任京官,亦能常伴。”
姚氏笑着點了點頭,跟着出了個主意:“嫂嫂說要派帖子,想是要将兩家的小姐請到咱們家來?承蒙嫂嫂不棄,我便也冒昧出個主意:頭回相看,嫂嫂可别單單請了這兩家,露了端倪,若是不成,好不尴尬。”
餘氏娴于此道,不必姚氏提醒,心中自有成算。不過她并不會拂了姚氏的好意,口中稱謝。籌備了幾日,便在甯國公府設宴,請了米柳二家,并幾戶與殷、米、柳家都有些緣故的人家作陪。
此外還往良鄉去信,讓桃姐兒歸甯一趟,一道相看。姚氏也叮囑了娉姐兒與婷姐兒,留意未來的嫂嫂。
到了請客的正日子,殷家的女眷齊齊出動,連娟姐兒也有份,倒是松哥兒這個正經的主角被排除在外——餘氏壓根兒沒告訴他在替他選媳婦的事,他便仍舊心無旁骛地在德馨室苦讀。
東府的園子裡景緻簡單,并無太多可玩之處,這就更加考驗主家待客之道,待夜間肴核既盡,衆賓散去之時,上至餘氏,下至娉姐兒婷姐兒,俱都累得夠嗆。不過身上雖然疲憊,精神頭卻好,熱熱鬧鬧地議論不休。
娉姐兒推崇柳家的小姐,覺得她溫柔袅娜,人品貴重;婷姐兒卻更青睐米家的小姐,覺得她愛說愛笑,為人親和爽朗。
桃姐兒笑眉笑眼地聽兩個妹妹發表見解,末了笑道:“兩個妹妹選嫂嫂,倒好似是互相比着對方的樣兒尋的,可見在你們心中,都覺得彼此最好。”
柳氏溫柔沉默,有幾分婷姐兒的影子;米氏爽快大方,與娉姐兒是同道中人。娉姐兒與婷姐兒思量一回,覺得确實如此,便相視一笑。
桃姐兒又看向娟姐兒:“四妹妹覺得呢?”娟姐兒沒想到會被問到自己的見解,面上一紅,期期艾艾道:“我覺得兩家的姐姐都是極好的。”
娟姐兒被吓破了膽的萬姨娘教得十分謹慎,雖然桃姐兒尊重她,問了她的意思,她卻不敢真的對未來的嫂子品頭論足。
桃姐兒便也不再追問,又看向娉姐兒,目光柔和:“我聽嬸母說,寒食節你曾帶了四妹妹跑馬,真好。”
娉姐兒聽見自己崇敬的長姐誇贊,興奮得雙頰通紅,口中卻道:“我們原是姊妹,本就是該當的。”
年輕一輩說着話,餘氏與姚氏也就今日筵席上柳氏與米氏的表現議論了一番,餘氏更青睐柳氏的穩重,姚氏卻偏愛米氏的親和。到年長一輩這裡,又能看出兩人是比着自己的模樣挑揀的宗婦,也是頗有趣緻了。
是夜,餘氏又過問了花老太太與殷苈沅的意見。接着又借着幾家的回請,來往了幾番,過了将近兩月,最終拍闆,取中了柳氏。
八月六日,通州柳氏設宴,宴請殷氏。此前殷家已向柳家透出了欲結兩姓之好的意思,故而此宴便算是最後、亦是最正式的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