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明]權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16章 于象觀金殿對策 景泰帝禦筆題名

第16章 于象觀金殿對策 景泰帝禦筆題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會試結束後,新科貢士紛紛呼朋引伴,一同聚會。

于渙安安心心待在家裡。二侄女于永忻問:“小叔為什麼老是待在家裡?”

大侄女于永福說:“小叔之前要潛心讀書,如今小叔友悌兄弟、慈愛待我們,忻姐兒,你要珍惜。”這拍馬屁的功力很有于渙的風範。于永福跟着于渙最久,在他身上學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那小叔為什麼玩石頭?”三侄女于永悅問。

于渙笑着說:“小叔不是玩石頭,小叔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就知道,小叔所做必有深意!”于永福連忙吹捧道。

于渙一手拿着石料,一手拿着刻刀,小心地比劃着下刀。“小叔要準備一個驚喜,你們可要幫我保守秘密啊。”

三個孩子眼睛一下子亮了,都表示絕對不辜負小叔的信任。這樣給她們一種特殊的使命感和刺激感:有一個秘密,隻有她們和小叔知道。

時間在于渙“玩石頭”中流逝。

景泰二年農曆二月三十,朝廷确定太子太保兼吏部尚書王直、太子太保兼戶部尚書金濂、刑部尚書俞士悅、工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谷等等為讀卷官,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于謙因其子參加殿試而回避,由兵部侍郎王偉代替。

三月初一,201名貢士走進皇宮參加殿試。

待考生們被導引入座後,今上朱祁钰走了進來。他身穿皮弁服,帽子是烏紗的,前後各有十二縫,縫上綴五采玉石;身上是绛色紗衣,革帶上系着白玉佩和玉鈎牒。這身朝服應該在傳胪大典時再穿出來,他這時候穿這個親臨考場,昭示了皇帝對這科殿試非常重視。有不少人悄悄瞄了一眼皇上,見他十分年輕英俊,氣度溫和而威嚴。

“諸生聽谕:朕惟自古王道之要有三:道、德、功。然道莫如伏羲、神農、黃帝;德莫如堯、舜;功莫如禹、湯、文、武。此數,聖人者萬世仰之,不能易也。伏羲、神農、黃帝之事著于易。堯舜禹湯文武之迹存乎書……伏羲、神農、黃帝曰皇,堯舜曰帝,禹湯文武曰王,其稱号之所以異者果道德功,之所緻乎抑治教養有隆替而然乎?……茲欲措天下于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稱惟一而無隆殺之别,亦必有其道乎。子大夫習之于師而得之,于己宜無不悉其說者矣。既承有司賓,興而來其具為陳之,朕将親覽焉。”這一篇題目就有幾百字。簡單來說,就是朱祁钰詢問,我該怎麼做好道、德、功這三者的平衡,以現古之盛世?

題目是由吏部尚書王直念的。等他念完,考生紛紛陷入沉思。雖然殿試一般不會黜落人,但名次也是有些影響的,一甲和二甲不一樣,二甲進士出身和三甲同進士出身又不一樣。慢慢地,逐漸有人開始動筆。

朱祁钰和衆位讀卷官一眼就看到了于渙。一是他身為會元,座位在最前面;二是他年輕得過分,在一衆不乏四五十歲的貢士當中鶴立雞群;三是他相貌出衆,且極易識别出他和于謙的關系。

于渙一向以有揮筆立就的急才著稱,可這次他卻遲遲沒有落筆。朱祁钰心生好奇,忍不住猜測他在想什麼。

其實于渙已有想法,隻是有些猶豫要不要寫。按照他的推測,讀卷官們應該大多青睐穩重的文章;但他的想法恐怕與此背離。他已經有解元、會元在手,如果老老實實寫一篇四平八穩的文章,很可能就會被順勢點為狀元。三元及第的兆頭确實很難得。

思慮許久,于渙還是寫道“臣對:臣聞天下帝王之臨馭宇内也,必修道德以為功。”他強調,修道、德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實際的功來恩澤百姓。

于渙想着,來此殿上,還是應發肺腑之言以緻君上,大不了他也去三甲待着。事實上以他對朱祁钰的了解,這位年輕的皇帝包容性還是很強的。不是誰都能忍他爹那個脾氣,還能天天捧着當寶。當初太宗文皇帝就沒慣着他嘛。

于渙念頭通達後便奮筆疾書。他動筆晚,已經落後别人一截。突然他餘光瞥到旁邊有一雙鞋,定睛一看,這是皇帝下來轉了。

“不必多禮,寫你的就是。”朱祁钰的聲音在他斜上方響起。他這麼說,于渙就大大方方接着寫。過了一會兒,他聽見朱祁钰向自己後面的考生走去。

王直等人看見朱祁钰去看了于渙的卷子,都在心中琢磨聖意。但是緊接着朱祁钰又差不多把考場轉了個遍,又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于渙交卷時,殿内剩的人已不多了。他一身輕快地出去,居然在宮外碰到了于謙。“走吧,回家。”于謙說。

于渙猜到他是在這等着自己,一邊翻身上馬一邊說:“爹,您等我多久了?”

“沒等你,少廢話。”于渙深感于謙真是年紀越大嘴越硬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