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殿下對此提議有何高見?”
李承德霍然開口,打破了殿内激烈的争論,一時間,衆人皆噤若寒蟬,紛紛将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江英。
江英見此情形,這才不緊不慢地将視線移至李承德身上,她姿态優雅地輕拍了拍衣衫上本不存在的塵埃,款步而出,一雙清眸淡淡地從衆人面龐上掃過,啟唇道:“臣以為此提議可行。”
衆人皆翹首以盼,隻等她後續的長篇大論,卻未料到,她竟徑直走回了原位。
僅僅這簡短的一句話,便再無下文?
在場諸人,包括李承德在内,皆面露愕然之色。
然此刻江英已歸位,李承德也不好再作苛求,畢竟他心底也并非真要為難江英,不過是想引得江英對他多些關注罷了。
李承德目光遊移,終是落在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身上,在李雲錦與李雲骁之間來回審視,最終定在了李雲骁處,問道:“瑞王意下如何?”
李雲錦眼中瞬間閃過一絲淩厲之色,卻又轉瞬即逝。
李雲骁則神色坦然,毫無意外之感,朗聲道:“兒臣亦覺此提議可行。”今安既覺可行,他自當與他站于同側。
況且抛開這一層,他本就不輕視女子,對于自己的姑姑,無論是其能力還是其他方面,他皆頗為認可,隻可惜姑姑身為女子,多受束縛,空有一身才華卻難以盡情施展。
李承德繼而望向李雲錦,道:“太子以為怎樣?”
李雲錦和聲說道:“兒臣同樣認為此提議可行。治國安邦,當廣納賢才,若有能者,不應受男女性别所限。”想來今安的想法大抵與他相同,李雲錦這般思量着,同時用餘光悄悄瞥了一眼江英。
太子與瑞王向為敵手,在朝政見解上極少達成一緻,多處于對立之态,如今竟能這般順遂地統一意見,實令在場衆人皆大感意外。
不論是先前反對者還是贊成者,皆不由私下裡交頭接耳起來。
即便是身為帝王的李承德,亦頗感驚詫,微微眨了眨雙眸,道:“你二人今日倒是難得地和睦了一回。”
李承德未再問詢他人,一時間衆人皆矚目于他,靜待陛下定奪。
許久之後,方聞李承德之言:“朕準了,此事便交由禮部負責施行,切不可影響此次春闱。”
禮部尚書趕忙應諾。
李承德繼而開口道:“退朝吧。”
其話音剛落,便起身在衆人的簇擁之下離去。
此處沒了陛下的威嚴籠罩,衆人頓感沒了拘束,朝堂之上旋即又恢複了熱鬧之态。
先前那些持贊成意見的官員們個個滿面紅光,毫無客氣之意地對着方才反對的官員加以奚落。
反對的官員們雖有心反駁,然而皇帝陛下已然發話,縱有千言萬語的辯論之辭,也難以再行說出。
況且,同樣贊成的太子與瑞王殿下尚在朝堂。
不論是中立之人,還是太子黨、瑞王黨,抑或是其他黨派之人,皆不願無端觸此黴頭。
于是,他們隻能似發洩般用力甩動衣袖,随後大步踏離朝堂。
江英走在最後,步伐悠悠緩緩,仿若在悠然觀花賞景。
她一邊走着,一邊暗自思忖,若是笙笙知曉這個喜訊,必定會開心至極。
念及此處,江英的心情亦随之變得愉悅起來。
正想着,她便欲加快步伐,好盡早歸家,以便與笙笙分享這大好消息。
卻在此時,隻聽得有兩道聲音齊聲喚道:“今安。”
江英聞聲停下腳步,擡眼望去,見是太子與瑞王二人。
李雲錦與李雲骁大抵未曾料到,二人竟會不約而同地呼喚今安,連那聲線都重合一處,不禁晦氣地相互對視了一眼。
而後,恰似争搶極為重要的摯愛之物一般,二人加快腳步朝着江英走來,仿佛誰先抵達江英身邊,江英便歸誰所有。
江英在一旁瞧着這頗具戲劇性的一幕,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好笑。
最終,二人一同行至她的身前。
不同之處在于,一人保持着合乎禮儀的距離,另一人卻徑直伸手挽住了她的胳膊,前者乃是太子,後者則是瑞王。
李雲錦向來秉持溫和淡然之性,然在瞧見李雲骁雙手毫無顧忌地挽着江英時,氣得險些失去理智,直欲将李雲骁的手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