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吳哲直起身,微微一笑,拍了拍許三多的肩,許三多卻仍舊莫名其妙。
*******************************************************************************
這些暗然滋長的微妙情緒來不及細細梳理,曆史的洪流早已推搡着所有人迫不得已地前行。
1920年,直皖戰争爆發,随後奉系加入混戰,力挺直系對抗目前代表中央政權的皖系。外患未決,内憂又起,眼見兩派軍閥争鬥不休,民間一時人心惶惶。許三多想到袁朗曾一直緻力于南北和談,卻最終還是無法力挽狂瀾,不禁為他感到難過。然而,在擔憂袁朗的同時,卻發現袁母也不常來雲沙寺上香了。
成才聽說後,搖頭歎氣,告訴許三多這些日子袁家大宅戒備森嚴,但也有可能袁家二老早已不住在此而避去了其他地方,因為袁朗涉及直皖鬥争,難免牽連家人,隻好加強護衛或隐居他處以測安全。
聽了這話,許三多忽然想起袁朗曾對他說過——我難免四處樹敵。也許你不能理解,但我有時必須刻意和你保持距離,讓别人看起來我不是那麼重視你,甚至不認識你,這都是為了保護你……那時候許三多雖氣自己不夠強大,卻還不能完全體會袁朗的苦心與個中含義,現在目睹了輝煌如袁家在亂世中的不太平,才意識到自己與袁朗來往卻還能保住平常的生活是多麼不易。
……
夏初夜裡微涼,待到天幕全暗,雲沙寺後院悄悄開了小門,引進來一位婦人和随身侍女,正是袁家夫人。
“袁夫人!”許三多當時正在佛堂内作晚課,見史今引袁夫人進來,不禁驚訝。
“三多,好久不見了。”袁夫人握住迎上來的許三多的手,輕輕拍了拍。
“袁夫人,我聽說……您和袁老爺這陣子似乎住在别處。”許三多小心地問道。
袁夫人無奈地笑了笑:“世道不太平啊。”
許三多聽她這麼一說,便明白成才之前那些猜測都是真的,想要寬慰幾句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其實我也還好,不過就是多些時間待在家裡念佛靜心,倒是袁朗……”袁夫人歎了一聲,“我成日裡都放心不下,不明白當初把他送上政途、讓他跟着我堂哥打江山是對是錯,有時夜裡反複地想,想得失眠,總盼着戰事早點結束,盼他早日回家,讓我們安心……”
感覺到袁夫人握住自己的手微微發顫,許三多連忙覆住袁夫人的手背,輕聲道:“袁朗他……一定會平安歸來的。”
袁夫人說不出話,隻握緊許三多的手,重重點了點頭,又擡眼望向殿上佛像,哽咽道:“雖然知道不應執着于‘相’,但總覺得不來寺裡為那孩子祈福就無法安心。”
說罷,袁夫人上前,在佛像前端端正正地跪下,雙手合什,磕了三個頭,然後閉目祈禱。
許三多靜靜站在袁夫人身後,望向殿上慈眸低垂的菩薩像,想起多年前那座老寺裡,方丈曾向他們講過:成為‘菩薩’不代表高人一等或擁有任何特權,相反,是身上有了更多責任、對自己有了更多嚴格的要求,應行常人所不能之難行,忍常人所不能忍之難忍。隻要衆生需要,菩薩便能毫無怨言地将财物、頭目手足甚至生命布施出去,還需不做任何惡行、行一切利益衆生之善行,即便遭遇他人毀罵辱打、乃至饑寒困厄也不生退縮之心……相比而言,權貴高位能賦予人許多世俗利益,同時也給人的生活乃至心靈捆上枷鎖。有的人,在位僅謀私利而不顧百姓民衆;有的人,胸懷宏圖卻心系家國天下,這樣的人會活得比自私自利者辛苦,然而天地正道輪回、因果不爽,卻終得善報……合掌,垂眸,許三多亦在心中輕聲祈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弟子願将每日所有功德盡數回向袁朗,惟願袁朗端行正道、無病無災、平安歸來。
拜完菩薩、許過心願,袁夫人起身,轉過來看見許三多誠心祈請的樣子,微微一笑:“三多對我家袁朗是真心實意的好呢。”
許三多一愣,臉上紅了紅:“袁、袁朗哥哥他……人很好。”
“三多也是很好的孩子啊。”袁夫人走過來拉住許三多的手,這孩子雖然長得不俊,但總有種招人疼的味道,是越看越喜歡,“袁朗走之前還跟我說,雖然他不在上海,但幸好還有你在,算是替他當個兒子能陪陪我。”
許三多從小離開母親,袁夫人待他好,他感恩的同時也确實覺得袁夫人讓他覺得親近,但袁夫人說拿他當兒子,可畢竟親生兒子還是不可替代的,隻希望戰事能盡快平息,袁朗早日歸來。
……
盡管日夜盼望,軍閥之争卻更見激烈——在英美暗中支持下,直、奉兩系正式結成反段聯盟,共同打擊北洋軍閥。同年5月,吳佩孚自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發出讨伐段祺瑞的宣言。形勢危急,段祺瑞立刻召開秘密會議,調動心腹兵力在北京附近增加布防。直、奉兩系亦加派兵力,分東西兩向,沿京津鐵路、京漢鐵路,雙向夾擊北洋軍隊……
許三多在上海聽聞消息,說那裡槍炮齊鳴、血戰至烈,隻覺心驚膽顫,每天出門都怕聽到傳來的死傷名單中出現袁朗二字。随着戰況膠着,袁夫人來雲沙寺的次數更多,時常呆在佛堂裡兩三個時辰為袁朗祈禱……可憐天下父母心,許三多悄悄在門外看着,心裡也是難受。
對于軍閥之争,老百姓們本是沒有特别偏好,不論誰掌權,隻要對國家好、對老百姓好、有安穩日子過、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但于許三多而言,因為袁朗,所以有了小小的私心,隻希望皖系能打赢這場仗,卻未料到沒隔多久情勢便急轉直下——
七月中,吳佩孚率兵突襲皖系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将領被迫投降。接着,直軍占領涿州并向長辛店追擊。奉軍助威,大軍壓境,作為直系後盾。
曆時五日,皖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