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突如其來的人潮,将趙家人打了個措手不及,誰也沒想到這風聲傳得這麼快,這些人也是真舍得下老臉來求他們,誰不知道,從前村裡可不少人背後嚼趙墨才的舌根子呢。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屋外絡繹不絕還有人上門,大家手裡都拎着東西,每家每戶拎的不算多,可當那些東西堆在一起的時候,趙家人眼睛都直了。
所有人腦子裡都想着趙墨才方才說的話,若是有這麼多東西,他們全家人一日三頓也不是供不起啊。
家裡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兒,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期盼地看向趙老丈和于氏,随後發現真正能做決定的人應該是趙墨才,他們又轉頭看向趙墨才。
趙墨才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酵到如此地步,他有想過村子裡會有人願意上門來求學,卻沒想到大家來得這麼快!
他想着,以後家裡人都會了這些基礎的算術,就讓家裡人去教村裡其他人,他還是得空出時間看書,準備科考。
誰能想到,村民們在他教書的第三天就蜂擁而至!
趙墨才一次性教授二三十個人,其實也無妨,趙家的院落站得下,考教的事情有何悠,他不過是清晨的時候,把教學的内容再講得細一些,照顧到每一個人就行了。
這會兒看着越來越多的人,提着東西過來,他就知道,人太多了,這活他幹不下。
可看着那些人不顧趙家人拒絕,一定要堆在趙家院子裡的糧食、菜蔬,或是一些山貨、柴火,要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趙墨才穿到這裡後,生活條件急劇下跌。
這段時間是冬季前最後的一段農忙日子,家裡還能一天吃三頓,每日還能吃上一些小麥或者稻米,全都是因為家裡有人要下地幹活,必須得保證一定的飲食。
在原主的記憶中,隻要家裡開始貓冬,夥食就會減為一日兩頓,每頓吃的也不會有以前那麼多,大約吃個五六分飽,就已經很不錯了。
吃的糧食還都是雜糧、粗糧混合在一起,能有些菜蔬,都是趙家人勤快且人口多,這才有多餘的勞力去種一些菜蔬。
趙墨才也就是穿來後,自己成親的那一天嘗了點肉味,他心裡也清楚,從他成親後到過年前,家裡都不會再有肉。
别說肉了,他能吃飽都已經是千恩萬福。
所以當他看見院子裡出現這麼多糧食時,他真想全都收下,用來填自己、夫郎以及趙家人的肚子。
可這麼多人他真的教不過來啊!最重要的還是讀書科考,那才是真正的出路!
來的人越來越多,村子裡的人說話便越發地吹捧起來,将趙墨才和趙家高高捧起。
趙家這些人本是有些震驚來的人如此之多,這會兒聽多了吹捧話,也覺得有些飄飄然,滿臉都是與有榮焉。
真是怎麼也想不到,他們趙家竟也有全村大部分人,拎着東西上門求他們的時候,隻是這要求有些不好應答啊!
趙老丈決定拒絕大部分村民,“你們也知道,我家就阿才一個人能教書,這人太多了,阿才肯定忙不過來,他還得看書呢。”
村民們就明白了,也就是說,他們都有機會讓自家孩子到這兒來學習識字認數,可有機會的人卻不多。
利益當前,衆人當即就争吵了起來。
“老陳家的,你們家從前不是經常背地裡,說人家大郎讀了幾年書,也沒什麼出息嗎?這會兒怎麼好意思舔着臉上來,讓大郎教你娃讀書。”
“哎呦,趙老三家的,你家裡一年半載的和趙家也說不上兩句話,老趙家都不知道你是誰,你怎麼也來了!”
甚至有人擠到趙老丈和于氏身邊,“老趙啊,我們兄弟倆這樣的情分,怎麼也得給我家孫子留一個位置吧。”
“哎呦,于姐姐,我們還是一個村子裡嫁到這趙家村來的呢,你說這是緣分,對不對?”
“趙家的,這些年我們倆可是相互幫襯了好些呢,這關系和其他家可不一樣,我家孫子是不是也能來跟着你家孫子學學識字認數啊?”
“讓我家那孫子來學吧,我家孫子可聰明了,一定不會讓你孫子多費心的。”
這趙家村一共有四十多戶,有些人家來了不止一個人,這會兒四五十個人擠在院内院外,叽叽喳喳吵個不停,比趙墨才接親那一日都熱鬧!
趙家人也被吵得臉上的驕傲自豪全然不見,隻剩下滿臉的頭疼。
這一個不幫也說不過去,确實有那些和趙家關系、自家關系特别好的鄰裡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