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墨才拿起第一頁,遞到爺爺手裡,“爺爺你看,你認識這上面的字嗎?”
趙老丈一看,“這怎麼不認識?這幾日隻要從家裡那個木闆前過,我就要把這些字看一遍,考教了兩三日,怎麼也認得了,這不就是零到十嗎,這些我都認得了。”
他又看向另外兩頁紙,指着那兩頁紙上的數字說:“這些我也認得。”
隻是第三頁上的百以内的數字,原本趙墨才說了今天教他們,卻因為村子裡忽然發生的這件大事,打斷了他們的教學進度。
這會兒他看着那張紙上的數字,卻覺得自己依照着三十以内的數字組成規則,也能推測出這百以内的數字應當怎麼讀。
趙墨才見他躍躍欲試的樣子,便随意指了一個五十六,問他的爺爺:“你認識這個數嗎?”
趙老丈看了好一會兒,“這是五十六。”
說完他擡眼有些忐忑地看着自家孫子。
趙墨才點頭,笑道:“就是五十六,看來不用我教爺爺也會了。”
跟着趙家人一起回來,準備晚上一塊上課的周用民也看到了那三張紙,雖然沒有看到紙上的内容,卻也滿心震撼。
趙墨才這是在幫趙家寫書嗎?
從前人人都說趙墨才不成才,誰又能想到他現在竟然已經能寫書了!
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機會能夠看到那書上寫的是什麼内容。
趙家自家的木闆已經搬回來了,趙墨才便來到院子裡,将百以内的數都寫在木闆上,随後拿了一根棍子,坐在木闆旁随手指一個數,再随口點一個人,詢問他是否認得。
這又是全新的考教方式!
趙家人原本以為沒有學過,并不會認得,卻不想,他們反應雖然慢了些,卻能夠根據三十以内的數字的組成規則,慢慢的認識百以内的數字。
隻是他們每個人的反應時間不同。
其中周用民因為學過,反應是最快的,但他同樣驚喜的是自己認識并熟悉了數字的組成規則,這是他從前在其他先生那裡沒有學到的,也是他自己從未想到過的。
今日學習的時間雖短,也足夠趙家人和周用民驚喜了。
随即趙墨才便布置了今日的課業,“原本說着今天要聽寫的,隻是村子裡發生了這樣的大事,耽誤了學習。”
“今日大家便将一到一百順着數下來,熟悉這一百個數字,再記一記零到十這些數字的大小寫,明日傍晚我們便聽寫,我念出一個數,你們便寫在小木闆上,若是都會寫了,往後也就會記賬了。”
他們也就學了幾日時間,竟就達到了可以記賬的水平了嗎?
可轉念一想,确實也是,隻要能夠學會零到十這十一個數字,百以内的數字對他們來說就都會寫了,那不都是那幾個字組成的嗎!
當天晚上,趙老丈一直捧着那三頁紙,寶貝一樣的看着,甚至有一種恍如夢中的錯覺。
如何也想不到他們老趙家竟還能自己有了書啊!
不過他們也隻認得那些數字,下面寫的組成規則一類的文字衆人都不認識。
趙墨才也不着急教他們這些,凡事徐徐圖之,往後慢慢再來。
次日一早,村民們早早的吃了早食就到村子裡的祠堂。
村長則在祠堂裡主持紀律,四五戶人湊坐一起湊成一個小堂。
一般的私塾裡會給每一個小堂取一個名字,例如啟蒙堂、養正堂,這便如同現代社會的班級。
趙墨才沒那麼多講究,村子裡一共四十多戶人,正好分成了十個堂,用他的話來說,便是也方便衆人記得這十個數字。
每一個堂有兩位小先生,一位是趙家人,趙家人畢竟已經跟着趙墨才學過幾日,進度比其他人提前了兩三天。
但趙家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當先生,所以還得找一個從前也學過一些識字認數的村民,亦或者是比較聰明的孩子,做另一位小先生。
十個小先生和趙家人一起,先跟着趙家人一塊将木闆子上的數字從零讀到一百,随後趙墨才便再次告訴他們,今日要教學的内容便是零到十這十個數字。
主要是需要村民們記住每一個數字對應的大小寫的樣子。
下午的時候,全村人都需要再次來學堂進行考教,考教則是由趙家人帶着小先生一起做。
如此趙墨才的工作便完成了,他便施施然的回家裡繼續抄書著書。
他身後,傳來村民們叽叽喳喳略顯有些嘈雜哄鬧的聲音。可那聲音不僅不讓他心煩,甚至讓他感受到了這個村子的鮮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