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親信,怎敢告發杜威?莫不是有詐。”
趙月華唇角微揚,輕笑道:“若是杜威聖眷正濃,他的人遞信來或許有詐。可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杜威之子杜昌銘逼死他的兒子,強搶兒媳,他自然想反了杜威,報仇雪恨外謀一條生路。”
杜昌銘販賣考題,雖是假的,影響惡劣,當時被判徒三年,即坐牢三年。在杜威交出朋黨名單後,他求曾媓開恩放杜昌銘出獄,這是他唯一還活着的兒子。曾媓允了。
杜威将杜昌銘送回老家黔州,讓杜昌銘在黔州這偏遠州府修生養息。黔州遠離京城,隻比流放之地嶺州好些。杜威本意是不想讓杜昌銘在京城中給他惹麻煩,更不想這個兒子在京城的鬥争中殒命。他為杜昌銘把黔州官府的人上上下下都打點了一遍。
杜昌銘在京城養尊處優慣了,到黔州見官府的人還是因杜威對他恭謹順從,他就不再掩飾本性,在黔州橫行霸道、胡作非為。前些日子,他在街上偶然遇見一美人,想如往常一般強納其為妾。
美人趁杜昌銘不備時逃走,可杜昌銘念念不忘,命人追查,終于查到這位美人的家,家裡隻有她同她的夫君二人,在黔州做些小生意,沒聽說有什麼背景後,就幹脆放火殺家,搶人殺夫,夥同官府的人将此事僞裝成強盜搶劫縱火。手法之娴熟,此事都不需要驚動他的父親。
有時就是這麼巧。
侯惇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隻有十歲,大兒子不愛做官也沒有能力做官,隻對經商感興趣。自古,“士工農商”,商人再有錢,地位上比不過官。侯惇氣憤兒子要自甘堕落,但拗不過大兒子,隻好由着他去,給足了銀兩,但隻有一點,不許他在京師丢人現眼。
他的大兒子無所謂,告别父親,四海為家,什麼都做過,路過黔州時,愛上同樣對經商感興趣的黔州女子,就此定居黔州。大兒子成親前,給侯惇送過書信,大兒子成家是先斬後奏,侯惇雖不滿,到底是允了,但不願出席二人婚事。
大兒子知他的父親不喜他經商,在外從不提起他父親的名頭,黔州人都以為他是平民百姓,杜昌銘也這麼以為。
侯惇收到大兒子的最後一封來信,說他将帶新婦回京看望二老。侯惇隻是在回信中簡單表明知曉此事,實際上大喜過望,正歡欣鼓舞地準備見兒子,卻隻等來了手持信物的新婦,知曉了失子真相。他的大兒子被杜昌銘親手殺死,新婦被搶入府中,等到杜昌銘對她厭煩後,趁其不備,她才趁機逃出虎穴,按照他的大兒子生前所托,來找他的父親。
他的大兒子比小兒子大了十歲。很多年裡,被侯惇當作一脈單傳的心頭肉,小兒子出生後,他分了些寵愛給小兒子,依舊對大兒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不滿大兒子的很多決定,最後都選擇妥協。
等到白發人送黑發人時,侯惇發誓要杜昌銘為他的兒子償命,但怎麼做成了問題。
他心知杜威一日不死,身為其獨子的杜昌銘就永遠不能被繩之以法。可他摸不準曾媓的意思,曾媓一直壓着要求處置杜威的奏折,此前他高興身為杜威一派還有聖上當後台,此刻他苦惱該如何扳倒杜威。
侯惇心裡有杜威很多秘密,他卻不知該怎麼将這些秘密化作利刃刺入杜威要害。
直到他無意間聽禦史台的萬秉之提起趙月華為人,他聯想起趙月華曾經監考,在京城中的善行才下定決心,将杜威罪行梳理下來,交給趙月華。
趙月華有能力、有途徑、更有善心将杜威及其兒子繩之以法。縱使事不成,趙月華也不會将他賣給杜威。
曾少川聽完侯惇的遭遇後,信了幾分,但仍舊忐忑不安地問:“杜威心狠手辣,朝中多人想求陛下嚴懲他。可這些折子都如石沉大海一般,難不成是陛下也疑心本王?”
“安王,陛下曾當衆坦言有察人不明之時,讓朝臣及時勸誡。本公主覺得陛下沒有懲治杜威,是在于這些折子太少了。陛下遭奸人蒙蔽,不清楚折子上有關杜威之事是真是假。隻有你和太子一起在朝中上奏,陛下才知事情嚴重。”
曾少川對趙月華的話,陷入沉思,很快恢複平靜,眉梢微挑,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公主,您為何不直接向陛下禀告,其實人證物證一應俱全,不需要我也可以讓陛下對杜威産生懷疑。”
趙月華來之前,就知道曾少川會懷疑她别有用心,早就想好了說辭:“本公主收到信後立刻禀告陛下,那時侯惇還不知杜威有誣告安王和太子之心,隻是列舉往日罪行。陛下知曉後勃然大怒,卻在見過杜威後,聽信其說辭,反而将本公主訓斥一頓,蔓兒在旁隻是疑心杜威的話,卻被陛下當場打傷。若非蔓兒據理辯解,恐怕她已經獲罪入了掖庭。以至于,本公主同蔓兒此後不敢再多說一句。”
蔓兒受傷一事,曾少川不知内情,但知道确有此事。一個受寵多年的女官竟被杜威三言兩語險些被罰入掖庭勞作,讓曾少川深感杜威不除不行,失去這次機會,來日可能就是他死無葬身之地。
趙月華以退為進,作勢要走,留下一段話:“畢竟本公主鮮少參與朝政,不受陛下猜忌,逃過一劫。此番前來,隻是好心。謊言重複千遍容易當真,如何行事是安王你自己的選擇,不要後悔莫及,害了妙滢。”
“公主,太子可知此事?”
曾少川趕緊出聲挽留住趙月華。
“自然,太子說不想坐以待斃,不想杜威再禍亂朝綱。隻是,他深感僅憑一己之力無力回天,故托我問問安王你的意思。那現在,安王意下如何?”
“悉聽尊便。”
曾少川看着趙月華胸有成竹的樣子,恍惚間看到了曾媓的影子,他忐忑不安的心被安撫住,做出了他認為最合适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