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地區的局勢向來緊張,充滿了内憂外患,現在那裡再次爆發了基督徒起義。
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國需要一條安全通往印度的航道,那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巴爾幹。
正義的民衆當然支持起義的一方,可是政府為了英國利益應該選擇坐視不管。
外交大臣選擇支持一方就會得罪另一方。
再加上外交大臣與首相之間并不友好,他被首相找到一點錯處就可能見到政治生涯的終點。
外交大臣在拿到波斯尼亞傳來的電報後,和幾個親信焦頭爛額談論了半天,誰也給不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有人提議可以找内政部的那位小職員。
他們聽過關于福爾摩斯的傳聞,内政部剛上任的百事通,或許他還能處理外交部的麻煩事。
外交大臣無奈下喊來了邁克羅夫特。
“大臣閣下,我先說出最壞的情況。”
“請講。”
權高位重的大臣在遇到難題無奈放下了傲慢,做起了安靜謙虛的觀衆。
……
聰明絕世的邁克羅夫特給出了完美的回答,外交大臣不再焦躁難安。
“福爾摩斯先生,後面可能還有麻煩您的地方。”
邁克羅夫特客氣道:“為您服務是我的榮幸。”
當晚,外交大臣親自登門拜訪。
起義的事情有了新進展,他還是想咨詢福爾摩斯的意見。
目前實際管理波斯尼亞的是奧匈帝國,要是他們也願意平息當地民族矛盾,至少對英國民衆有一個合理的交代。
外交大臣在福爾摩斯的指點下聯系了駐奧匈帝國的官員,以《柏林條約》向奧匈施壓,處理不好起義,那不如讓英國直接接管波斯尼亞。
現在得到了奧匈的讓步,一切都迎刃而解。
邁克羅夫特吹捧了對方幾句,把人誇到找不到東西南北,然後大臣吐露了新的難題。
大臣不敢把起草文書的事交給下面人幹,他擔心被首相知曉起義的事,可他又自恃身份不肯親自動手。
邁克羅夫特連着重複幾遍隻想替政府平穩解決x事端,言外之意在說他絕對中立,并且對權利鬥争毫無興趣。
外交大臣認同了他的話,既然早就讓他參與了這件事,再想防備也為時太晚,于是起草文書的工作落到了邁克羅夫特頭上。
送走了來客後,邁克羅夫特忙起工作。
他不緊不慢地執筆起草文書,洋洋灑灑的官方句子裡夾雜了一兩句關鍵信息,那雙灰色的眼睛一改面對大臣的溫和,好像能從文字背後看到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
然後,希爾被喊到了書房。
邁克羅夫特把文件給她閱覽:“明天把消息傳給俄國人,他們會比英國大衆先一步知道英國政府動向。”
原件會上交給外交大臣,希爾的口頭轉述足夠滿足俄國人了。
希爾:“我明白。”
邁克羅夫特讓一位松糕布丁小姐派上了用場,可是家裡還有位無所事事的松糕布丁小姐,不過他相信以後她們絕對會各司其職,他不該在家中的傭人上多費心思。
—
周日。
希爾有邁克羅夫特的事要忙,而埃莉諾才是真正享受假期的人。
埃莉諾還去相熟的巴伯太太那坐了一會,聽她說起了倫敦城裡名人們的風流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