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隻要你說了算,”宋大伯娘思量了一下,“我給你問問去?”
“行,要是成了我做兩雙好鞋你穿。”
一時趙家嬸子回家去了,宋大伯娘看看天色收了麻線,翻出兩件新做的小孩兒衣裳和一堆舊尿布出門去了。
“桂枝在家呢?”宋大伯娘走了進來,院子裡沒人。
“大嫂,快進來,我身子重,就不迎你了。”桂枝從屋裡頭探出身子,“孩子們在後院呢。”
“這個天,春芽他們也不嫌冷,”宋大伯娘走了進來,順手将門掩上,“今兒沒太陽,你别開着門,冷飕飕的風再灌進來,你可不能着涼。”
“嗯,好呢,大嫂來炕上坐。”桂枝答應着,“春芽說暖房空着,冬天種點菜吃,四嫂說有老客定了,多少她都要。”
“你這就燒上炕了?”宋大伯娘跟着桂枝走進房間,将手裡的衣服尿布塞給她。
“沒呢,就是在炕上坐着搭條被子在腿上,”桂枝讓過宋大伯娘坐下,自己坐在一邊解了小襖的扣子說:“大嫂,其實我熱得不行,隻是阿娘看得緊,一天總要來幾回,不讓我出去。”
“阿娘也是擔憂你,”宋大伯娘看着桂枝臃腫的身子說,“這懷着雙身子,本來就要精細些,你這又是雙胞胎,年紀又不小了,怎麼小心也不為過,你要聽阿娘的話。”
“我曉得呢,”桂枝将衣服收好,打開炕上的一個小箱子,“大嫂你瞧,這孩子還沒出生,衣服倒做了一堆。他的哥哥姐姐們可沒這麼好待遇。”
“是啊,如今日子可比當年好。”宋大伯娘回想着,“春芽出生的時候根子還是學徒呢,如今都是大師傅了。”
“春芽如今也是大師傅了。”桂枝拿出點心,讓宋大伯娘吃。
“春芽真能幹啊,”宋大伯娘放下小孩衣裳歎道:“一家有女百家求,我來是問問你想好給春芽定什麼樣的人家了嗎?這些天天天有人來我這裡探聽口風,你這裡也沒少人串門吧?”
“是呢,”桂枝給大嫂倒了一碗水,略帶擔憂地說道:“她啊,能幹是能幹,就是不知道惜力,我得給她找個柔和的婆家。春芽從小沒跟人拌過嘴,侄子們年紀大她又多,從來隻是讓着她,養得她一點小心思也沒有。她這婆家不好找。”
桂枝停了一會才推着點心盤子:“大嫂吃點心,這是根子從城裡買回來的。油多,香着呢。”
“我這裡有兩家托我來問你的,”宋大嫂坐下喝茶,“我琢磨着都是不錯的人家,來說給你聽聽。兩家都是村頭的,一家是李家大兒子,一家是趙家三小子。”
“這兩家倒是沒來過,來過的幾家我都看不上,更不要說爹娘了。”桂枝皺眉,“一個個的眼睛都盯着春芽的工錢,話裡話外不是問春芽的工錢就是問春芽的嫁妝,我都不知道在村裡給春芽找婆家能找個啥樣的了。”
“我說的這兩家人才你也認識,不能說一等一的好,也是不錯了。李家是大兒子,春芽過去就是掌家大媳婦,下頭雖說有幾個弟妹,三個妹妹們過幾年就嫁出去了,弟弟隻得一個,現在還小,沒個妯娌跟春芽多口。”宋大伯娘說道,“李家人口不算多,兄弟也才兩個,李家婆媳人和氣名聲也好,不是會磋磨媳婦的人家。”
“這倒是不錯。”桂枝點頭,“李家小子長得不錯,人也老實,是個勤快的孩子。”靠山村幾十戶人家,村頭走到村尾一盞茶功夫就夠了,誰家小子勤快誰家媳婦懶惰,誰家拌兩句嘴不出兩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原本我也覺得可行,雖說上頭有兩層婆婆,沒聽過李家婆媳紅臉吵嘴的事,弟弟妹妹雖說多了些,可是幾個妹妹嫁妝自有聘禮來配,隻一個小兒子年紀尚小不說,長大了出了聘禮早晚要分出去,李家的日子不會太難過。”
桂枝知道村口李家,四世同堂,李家老老爺子還在,比宋阿爺還大幾歲,李老爺子是獨子,生了個兒子又是獨子,跟宋老根一般大,好在娶了個好媳婦,十來年生了三女二男五個娃娃。
“隻是頭晌趙家三小子他娘來找過我探過口風,說如果你把春芽定給他家,他家就在你家隔壁給趙三石蓋新房子,小兩口在新房子裡成親,讓他們在你眼皮子底下單過。這麼一比,我倒不好說李家極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