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民國穿越]遠上寒山 > 第39章 希望

第39章 希望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尹副官瞪大眼:“這樣不就鬧得人盡皆知了?”

阮靜秋抓抓頭:“瞞是瞞不住的,總要有個由頭解釋才行。——就說感冒,三天就好!”

同時容納着一張行軍床和六七個人的辦公室變得擁擠了許多。

杜聿明的聲音很輕,但足夠讓在場的每一位将軍聽清楚他吐出的任何一個字句。他極少停頓以用于思考,也絕不濫用之乎者也那些讓人顯得貌似腹有詩書其實毫無意義的冗餘。他面前不遠處的書桌上平攤着軍用地圖,比行軍床略高一些,使他很難以靠坐着的狀态清晰地辨認那上頭密密麻麻的城鎮、道路與河網,更不要提他的視力近年始終呈下降趨勢。但他的陳述甚至比地圖的描繪更加精确,将其形容為“地圖烙在了腦袋裡”或許還不夠準确,可能烙在他腦袋裡的不光隻有幾張紙和沙盤,還有整個華東戰場廣袤的土地。這時的他不僅足夠冷靜,甚至還是相當冷酷的——這也無疑是他最有魅力的時刻。

衆人大多随身帶了紙筆記錄會議要點,邱清泉向來不這麼幹,他站在一旁認真地聆聽并凝視着他。杜聿明遠不如許多國府大員那樣複雜而有城府,當然這不意味着他缺乏政治智慧,隻是他不屑于将頭腦用于政治利益的謀算,而使自己顯得深不可測、難以捉摸。他也絕不可能單純,盡管這副病體殘軀容易給予一些人錯誤的印象,又或者說,他外在的形象及身患的病症總會讓人對他在一場戰争中的身份與所發揮的作用産生盲目的質疑。邱清泉打量着他此刻滿面的銳利與果決,心中半是感慨半是喟歎:誰敢相信片刻以前他還病得起不了身?

會議進行了不到兩個鐘頭,較平時縮短了将近一半。杜聿明閉上眼,在腦海中迅速地回顧方才的會議進程,覺得應當沒有什麼遺漏,便在幾份電報及文件上簽了名。那些支撐他端坐的肌肉暫時得到放松,連帶着腦袋裡的神經都松懈了下來,他揉了揉眉心,擡頭見邱清泉還在遠處依牆站着,一條腿伸展,另一條腿略微彎曲,顯然是個心不在焉的姿态,于是連句多餘的話也懶得說,隻擡起眼睛向他望了過去。

邱清泉見杜聿明看向他,又立刻站得筆直,大踏步地走到他床邊。

結果副總司令一開口還是和他談公事:“校長要你二十号之前打過大許家,到底有把握沒有?”

邱清泉極為讨厭在這類問題上給出模棱兩可的回答,但對方是杜聿明,他再如何虛弱,也不可能任由他人搪塞過他銳利的眼睛,更何況,邱清泉固然不願意使他失望,但更不願意在他面前誇口乃至撒謊。他于是說道:“可以,隻要再給我十二萬發炮彈,和一個兵團的有銳氣的士兵。”

杜聿明合上了文件夾。他有些無奈:“我知道你和李彌在搞什麼。一面要進攻,一面又要保持和徐州的聯系不中斷,否則再像潘塘那樣冷不丁冒出來一股敵人,徐州和徐東就成了兩鍋餃子。可潘塘的戰事至少說明,他們的‘胃口’,或許沒有看起來那樣大。”

邱清泉道:“半個月以前,我也認為他們至多是空有胃口,而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肚子。但仗打到現在,他們擺明了是甯可撐破自己的肚子,也要包這頓‘餃子’了!劉總司令和南京那些人隻看得到徐州及隴海線守備,可這些都隻是‘配菜’,殊不知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沖着華東戰場上的七個兵團來的!”

他的語氣有些急,于是觀察着杜聿明的神色,停頓了一下才接着說道,“南京既然要打,我服從命令就是,橫豎不過兩個結果,要麼黃百韬先完蛋,我們撤回徐州,要麼我和李炳仁打成光杆司令,和他黃百韬前後腳跳進這口大鍋,大家一起完蛋!”

他越說越覺得悶氣上頭,擡腳就往房門走。杜聿明對他何其了解,知道他不是真的要甩手走人,于是輕叩了叩金屬床架,開口叫道:“雨庵——”

邱清泉果真停下腳步。副總司令開會時的言談多麼流暢,對着此刻情緒不佳的第二兵團司令官,卻比平常多花了許多時間思考,才耐心地勸解道:“其實我們所想的是一樣的。我們都有各自的為難甚至抱怨,可如果心中不是有着忠誠之念,現在誰也不會坐在這裡。”

邱清泉吃軟不吃硬,在杜聿明面前更是給坡就下,聽了這話,轉頭看向他:“你告訴過我,幾個月前你經過北平的時候,對傅作義也是這麼說。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回答的?”

杜聿明坦率地答道:“他說,隻有忠誠是不夠的,還反問我,‘希望在哪兒’。”

邱清泉原本就對傅作義對錦沈會戰作壁上觀頗有怨言,廖耀湘現在生死不明,新一軍、新六軍在東北折戟沉沙,他認為傅作義在其中至少要負一半責任。因此,他更不可能認同對方的說法了,冷笑着諷道:“口口聲聲說着‘希望’,心裡想的恐怕都是‘借口’。我看,他還活在中原大戰的時候,以為中央軍全完蛋了,他‘華北王’的位子反而能坐得更穩當。哼——他且去找他的‘希望’吧,不是在槍口,就是在牢房!”

杜聿明雖然與傅作義算是有些私交,對方為他的病情也做了許多關照,但他不能因此而忽略對方間接造成錦沈會戰失敗的事實。當時他就明确對傅作義放棄正面決戰而搞偷襲的策略表示了質疑;更不要說這一策略作用寥寥,還被對手在廣播裡公然嘲諷了一通,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他平靜而堅決地說道:“事在人為。希望從不是幹等着從天上掉下來的,比起乞求什麼仙神的垂憐,我甯可隻靠自己。”

他的态度正和方才他所預料的一樣,讓邱清泉恍惚間還以為回到了昆侖關大戰時的那段歲月。臨走前,他在門口停下腳步,回身問道:“照你的判斷,黃百韬還能堅持幾天?”

杜聿明聞聲擡起頭,眼鏡從鼻梁上往下滑落了一些。他推了推鏡腿,歎道:“不會超過二十二号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