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想着,呂雉看劉邦就更不順眼了。
明知道匈奴人的生活茹毛飲血,塞外的環境惡劣非常,而且不在乎道德倫理,究竟有多不把女兒放在心上,才會統一把女兒嫁給匈奴人和親?
呂雉狠狠的用眼睛剜了劉邦一眼,暗道:若女兒魯元有個萬一,她一定和劉邦不死不休。
劉邦卻沒主意到呂雉的目光,他一邊懊悔自己居然中了匈奴的詭計,一邊痛罵匈奴人卑鄙無恥。
看到黎蘇蘇說後世子孫為自己雪恥,激動地手舞足蹈:“好孩子,朕是我劉氏的好子孫啊,那個叫衛青和霍去病的也是好樣的,不愧被稱為我大漢的帝國雙壁。”
但心裡卻忍不住産生了疑慮,繼承他皇位的怎麼看都不像是劉盈的子孫啊?他哪有那麼大的膽子能生出攻打匈奴的勇氣來?
這是不是表明劉盈根本不是自己的繼承人呢?!
而呂雉的笑容就淺顯了很多,她也産生了些許懷疑來,怕兒子的皇位真的保不住,落入了劉如意的手裡,那戚姬可就要得意了。
【漢十二年,劉邦因為年紀大,早年征戰又多次受了傷,身體越發的不堪重負,終于走到了生命盡頭。在死亡的面前,這位帝王表現出了他從容豁達的一面,讓醫者盡力而為,醫者沒有給出解決辦法也不治罪,而是賞賜了金銀等财物。
四月,漢高祖劉邦駕崩,埋葬在了長陵。
四十八歲創業,從一個混混逆襲,五十五歲當了皇帝,也難怪後世人對劉邦的評價如此之高,說他是真實的秦二世,被戲稱為始皇帝最好的繼承人。就真的,劉邦為華夏的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來。
後世都非常的慶幸楚漢之争的勝利者是劉邦,而不是貴族出身的項羽,否則憑項羽的脾氣,分封諸侯王的作風,那就又得來一遍春秋戰國了。】
秦朝覆滅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可天下的百姓并不習慣這樣的生活,他們心裡卻更想念諸侯國并存的時候。嬴政在得知秦朝二世而亡的時候,心裡不是不悲憤的,可他不是那種自怨自艾的人。
秦朝雖然覆滅了,他統一的國策卻被實行,沒有随着新朝的建立被推翻,努力沒有白費,已經讓他很少欣慰了。
“劉邦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嬴政面無表情,話裡的贊賞之意卻表漏無疑,瞥了一眼扶蘇,看到他黯然失色的神情,無奈的搖了搖頭,隻能寄希望于李斯能盡量把扶蘇腦子裡的儒家思想給改變過來,長大成為真正的大秦之君。
普通人聽到自己的死訊,怕是要氣的吐血三升,心生焦躁、畏懼之情。但劉邦到底不是普通人,得知自己的死期,依然是一副不慎在意的模樣,閑閑的道:“朕已經經曆過數次的命懸一線了,生死之事就算是扁鵲在世也無能為力,人隻要能看得開就行,總要活的通透點。”
劉邦覺得自己的一生簡直不要太好,前半生無憂無慮的活着,和兄弟們鬥雞走狗,自由自在。後半輩子能顧登臨九五,君臨天下,有過世間最美好的江山,已經是毫無遺憾了。
【而作為劉邦的嫡長子,呂後的兒子劉盈理所當然的在劉邦登基後被立為太子。雖然劉邦對這個太子并不喜歡,他更想立寵愛的戚夫人的兒子,他最喜愛的小兒子劉如意為儲君,因為劉邦覺得比起不類己的劉盈,劉如意更肖自己,但大臣們卻并不這樣認為。
劉邦覺得劉盈性格荏弱,不足以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劉如意就不一樣了,他還小,可塑性很強,但劉邦缺少教他帝王之術的時間。劉邦死後,劉盈登基,僅僅隻在位七年便駕崩,跟随劉邦而去。
在劉盈死後,太後呂雉接連立了劉盈的兩個兒子為少帝,但處理朝政的還是太後呂雉本人。直到呂雉死後,少帝也被廢,諸呂被誅,劉盈的其他幾個兒子也被大臣們以非惠帝血脈殺死,改立了劉邦的第四子,代王劉恒,也就是未來的漢文帝。】
呂雉的臉黑的仿佛能滴出水來,仿佛不敢聽到黎蘇蘇說的話,什麼叫少帝被廢,諸呂被誅?什麼又叫阿盈的兒子都被大臣們以不是他的血脈被殺死?
胸口狠狠地起伏後,呂雉緊咬牙根,看着天幕,眼裡閃過一抹深深地狠毒之色,盈兒和魯元就是她呂雉的底線,誰都不能傷害他們,否則她呂雉絕對會和對方魚死網破。
真是好啊,一個個的狼子野心,她都沒看出來,自己活着的時候一個個的做低伏小的,沒想到都是膽大包天的主,狠毒到連皇帝都敢廢立,帝王的親兒子都變成了野種。
劉邦也是悚然,神情凝重,他的那些個大臣們是個什麼德行劉邦都是知道的,懷疑的目光看了一眼呂雉,在心裡猜測呂雉在他死後究竟是做了些什麼,才會被大臣們如此忌憚。呂雉都已經死了,居然忌憚到連盈兒的孩子都不放過?
對自己駕崩後是呂雉主政,劉邦早有所預料,往前數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例子,就比如秦朝的宣太後,也是以太後的身份幹涉朝政數年,可最終也是将朝政還給了秦昭襄王。
可是為什麼,阿盈隻在位了七年就去了,而且後人居然落得了如此凄慘的下場,這是要絕了劉盈一脈,要他們無後人可供奉啊。
未來的漢文帝居然是劉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