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帝蕭靈此時正端坐在龍椅之上,圓圓的小臉上寫滿了嚴肅。
奚昭這些年雖然一直埋頭苦讀,但對于朝中的事也有些了解。
先帝去世時還年輕,膝下隻有這麼一個子嗣,在先帝臨終前,他不顧衆臣反對,執意将小公主蕭靈立為了皇太女。
後來,先帝病重,不久就去世了,而這位幼帝登基時,因為是女子的緣故,頗受到朝中以宰相為首的大臣們的反對。
最後還是太後力排衆議,扶持幼帝,這才讓她得以繼承皇位。
幼帝并非太後所出,而是先帝的柔妃所生,柔妃在生産時難産去世,先帝後宮沒有其他妃子,于是,當時還是皇後的太後便将這個孩子受到膝下撫養。
也正是因為此舉,很多人認為,太後扶持地,不過是因為看她年幼便于控制,好讓太後得以借機把持朝政。
更有甚者,在背地裡偷偷傳言,是太後早有垂簾聽政之心,所以害死了先帝。
不過也有人說,先帝臨終前,曾親口對太後的囑托,讓她扶持幼帝繼位。
這其中到底孰真孰假,奚昭無意去分辨。
比起争論誰該當皇帝,她還是對那位身處輿論中心的太後更感興趣一些。
想到這,奚昭下意識朝龍椅之後望去,卻并沒有看到那隐若現的人影,隻有副宰相魏元信站在皇帝身邊。
奚昭斂眸,有些失望,收起了心思,安靜等待幼帝宣讀金榜。
唱名的順序由下往上,随着一個個名字被幼帝以清脆的聲音念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奚昭聽到了李成益的名字,也聽到了許多太學中同窗的名字,但遲遲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來。
随着名字越來越少,她也不禁有些緊張。
難道落榜了嗎?
心跳跳得越來越重,奚昭下意識加快了呼吸,耳邊隻剩下幼帝唱名的聲音。
念到最後的一甲三人時,時間仿佛過了很久,又仿佛眨眼之間,随着探花和榜眼的名字被念出來,最後剩下的隻有狀元。
幼帝停頓了一下,此時在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久後,隻聽幼帝緩緩道:“奚昭。”
那一刻,周圍的衆人都是一驚,不約而同朝奚昭看過來。
對于狀元的得主,許多人都有過自己的猜測,但幾乎沒人看好奚昭。
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女子。
而如今誰也沒想到,這殿試中的唯一一名女子,竟然中了狀元。
還是大燕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女狀元。
衆人看向奚昭的目光中,一時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意味。
奚昭立在原地,在聽到自己名字的時候,微微恍惚了一瞬。在那一刻,她隻覺得周圍嘈雜都聽不見了,全世界隻能聽到她沉重的心跳聲。
随後,喜悅和如釋重負感一同湧了上來。
不枉她多年寒窗,終于在今天有了結果。她考中了,中了狀元,如果母親在九泉之下得知,應該也能安息了。
周圍有人朝她祝賀,奚昭依次謝過,心裡是說不出的激動與振奮。
今日之後,她終于可以徹底擺脫嫁入後宅的命運,獨自掌握人生了。
唱名完畢後,小皇帝命人将金榜張貼在宮外,随後,新科進士一起向皇帝謝恩。之後小皇帝又一本正經的對新科進士們說了幾句勉勵的話,随後便宣布在瓊林苑賜宴。
瓊林宴對新科進士來說是莫大的殊榮,在這之前,新科進士們還會騎馬遊街,享盡殊榮。
最重要的是,瓊林宴之後,太後會為一甲進士賜官。
奚昭跟随衆人一起叩拜時,看着龍椅後空空如也的位置,心中思考着,不知太後會賜他一個什麼樣的官,無論是什麼官職,奚昭隻希望不要在京就好。
好不容易得以考中狀元,奚昭隻想趁此機會,遠離京城,遠離陸家和忠勇侯府。
還有就是,瓊林宴上她應該就會見到太後了。
一想到即将看到太後的真容,奚昭竟又有些緊張起來。那人的樣子又浮現在腦海,奚昭連忙寬慰自己,不要多想。
她隻要去赴完宴,然後請求外放就行了,其他事情還是不要胡思亂想的好。
奚昭努力壓下心裡的思緒,此時,小皇帝命人帶奚昭去更衣。
在大燕,為了彰顯科舉及第的榮耀,新科狀元會穿着禦賜的狀元袍,騎着駿馬在街上走過,屆時全城百姓都會到街上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