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點頭:“這是寶姐姐體諒我,願意聽寶姐姐教我。”
黛玉這是向寶钗打探寶钗的想法了,此時寶钗已與黛玉推心置腹,況且黛玉到底不是賈家的人,因此也不隐瞞:“據我看來,難。”
“姐姐細說。”
“妹妹知道,太太是我的親姨媽,偶爾有鳳姐姐忙不過來時,便請我去幫忙,據我看來,賈家的财政是有大問題,若是長久以往,隻怕沒個一二十年也就敗盡了。”
黛玉愧然道:“是我們花銷太多了。”
寶钗笑道:“這是妹妹慣會把事情攬到自個身上了,不是我說,妹妹才能用幾個錢?就是每季裁剪新衣裳花用多,告訴妹妹,也不過是人家送來的布料罷了,賈家一年可不能在這上面花上多少銀子呢。”
黛玉不免奇怪,她算來,一個姑娘一年裡做衣裳首飾就得花上五六百兩的銀子,怎麼寶钗反而說,不用花錢?
寶钗便向她解釋:“這是妹妹不懂得看總賬,我也不算自吹自擂,妹妹知道我家裡的情況,我哥是什麼樣子妹妹也明白,他哪裡會看賬本呢,母親事情又多,因此家裡的賬冊基本上都是我看的,妹妹也知道年節中人情往來,咱們給别人送禮,别人又給咱們送禮,自古以來便是位低者的禮多于位高者,因此一來一回,一年下來光是各色精美綢緞布料除去做衣裳用的以外,便能餘幾千匹。”
要是按照寶钗這麼說,那她們姐妹幾個做衣裳确實花不了大價錢。
“因此我說這些東西都是小的,根本不值一提,她們家裡最大的問題便是一面明偷,一面暗搶。”
黛玉吃了一驚:“這是何意?”
寶钗向黛玉詳細解釋道:“這明偷呢,是做高價格,妹妹知道的我家裡是做經商的,因此我發現她們家裡的許多東西,竟比我們從江南運過來的價格還要高一倍,有的甚至兩倍三倍之多,我問了母親,母親說,這便是賈家的老傳統,視作恩典,讓他們家的仆人大賺銀子,誰知他們這還不知足,還要暗偷,各種設法報廢偷拿,多了去了。”
“妹妹想,原本家裡親自采買是要節省銀子的,誰知道親自采買比從商人手裡買還要貴上一兩倍,一樣東西是這樣,兩樣的,一家子上上下下的吃穿用行,賈家這樣的人家得有幾百樣,如此損了一半過去,若是光景好的年份不怕,若是光景不好,哪裡還能維持呢?”
黛玉聽了憂心道:“如此,鳳姐姐不知道嗎?”
寶钗笑道:“她自然知道,隻是賈家一貫的傳統,她一個人怎麼改呢,你沒瞧見她對下人略微嚴格了一點,我瞧着遠不到嚴苛的程度,下人們把她背後裡面罵的呢。”
黛玉歎道:“積重難返,是為如此。”
寶钗道:“這事我瞧着别說鳳姐姐了,便是探春也是個明白人,隻是家裡的長輩沒點頭,她們也不能做什麼。”
“姐姐也知道,我之前也替鳳姐姐看過賬本,所以她們家的賬我也是知道的,以前尚未蓋院子時,也就是堪堪地平賬,如今添了這麼大一項支出隻怕是更難了。”
寶钗黛玉兩人并不明白,這樣的改革是會傷害賈府的根基,隻要内部一變革,便會告知外面的人賈家已經不行了,隻能内部縮減開支才能自保,政敵得知消息必會群起攻之,他們以前又施恩的人家自然有敵對的人家,這樣反而會讓賈府立于危險的根基,隻有賈府硬撐着,外人以為賈家根基深厚,才不敢輕舉妄動。
寶钗和黛玉年紀小,又并未有人教導過他們這個,因此自然不了解為何賈府不削減開支,寶钗接受過薛家的賬,因此還明白一些:“賈家最大的問題其實也并非如此,妹妹看,我哥他能支撐的住薛家嗎?”
這讓黛玉怎麼回答,隻好避而不談,寶钗也不是為了要黛玉這個答案,而是為了引出她自己的話:“那妹妹瞧着,若是姨夫沒了,賈家還有人能支撐賈家嗎?”
林黛玉心中一驚,她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是的,賈琏,寶玉,賈環都不足以支撐的住賈家。
寶钗歎道:“我是明白這些事情的,如今賈家的公子哥們,沒有一個人能支撐的住賈家,沒有家主有為的會是什麼下場,看看我們家就知道了,我們家如今是皇上,誰還記得我父親好歹還是五品的官員,父親一去,不過兩三年的功夫,我們家裡的家産便去了三分之一,全都是因為哥哥立不起來的緣故。”“妹妹知道,如今哪裡有女子做生意的道理,但凡我能出面,也不至于在家中幹着急,隻能任人擺布了,如今哥哥大了,好歹是知道了些道理,總算是好些了,家中也不至于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