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
成才覺得,自己需要出去透透氣。
“爸,媽,秋天開學,我就去三中吧,離家也近,挺好的。”
成才爸憂愁,“娃啊,你就不想再複讀一年?複讀一年,你一定能考上一中。”
成才起身,搖搖頭,“爸,上高中也不是隻有一個一中可上。要真那樣,縣裡三百名之後的學生,還都不活了?”
成才爸見孩子自己想得開,着實不用人多操心,更心疼了,“成才啊,那你就放心的去上!上個三年高中,畢業了去參軍,退伍回來正好接我的班。”
成才笑笑,“爸,我出去轉轉。”
成才爸揮揮手,看着孩子出去了。
成才媽不放心,怕孩子心裡難受,起來跟到堂屋門口,看着成才出了家門。
成才爸勸她,“你别苦大仇深嘞,娃看見了更難受。也别一直跟恁緊,咱給娃一點空間,啊,空間!”
成才繞着下榕樹村走了一圈又一圈。
下榕樹太小了。
小到一根煙的功夫就能走完。
所以下榕樹村是沒有自己的學校的。
連小學都沒有。
所以下榕樹的孩子,還有上榕樹,合着附近幾個村子的孩子,都隻能一起到附近唯一有學校的大村子上學。
一二年紀太小,路途遙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時間自然荒廢了不少。
從三年級開始的早晚自習,淩晨五點起床趕路,晚上九點放學回家。寒熱酷暑,循環往複。不是沒有學到東西,但是和付出的辛苦比起來,似乎獲得的實在太少,遠遠不足以償報自己的付出。
苦累之下,真正又能學到多少東西呢?
也不是沒有幸福的小孩兒。
更遠處的一個小村子,範莊,隻比下榕樹大了那麼一點,可竟然也有自己的小學。
成才聽老爸說起過,那個村子裡出了個厲害的女能人,在縣裡當醫生,後來還成了副縣長,就是她做主提議給家鄉村子修一所小學,方便自己村裡的孩子上學。
那所學校修好之後,女縣長赢得了一片贊譽。附近幾個村子的家長都拿她來教育孩子:做人要像她一樣有出息,能為家鄉辦事。
而且因為有縣長坐鎮,這個學校的老師從沒有缺員一說。
此時此刻再回想這件事,成才第一次體會到一種微妙的感覺,他知道,那是大人們口中所說的有權有勢。
十幾歲的少年,第一次開始羨慕那傳說中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