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回到船上,顧生寒正在查看控制面闆:“你們回來了?我們這就走。”
梅任行道:“怎麼了?結界不是還沒有歸攏嗎?”
顧生寒道:“餘下的可以不必做了。俯仰山那邊傳來消息,說師父病了,讓我們去穆相府上取藥,之後直接回俯仰山。我想再問,通訊卻斷掉,再也聯系不上了。”
梅任行用自己的指環試了試,也沒有反應:“就這麼直接去嗎?是什麼藥?為什麼一定要去他那裡?需不需要什麼印信?還有現錢也不多了,恐怕要去錢莊一趟。”
顧生寒道:“師父說,什麼都不需要,直接去取,一定會給。”
梅任行道:“啊?”
漢陽,穆相府中,管家領着他們到了一處樓前。三人擡頭,見牌匾上書“若鄰樓”,門兩側則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由暗歎主人風雅。管家一路引至頂樓一道門前,通報一聲,便告退了。進了門,見一中年男子坐在上首,手持書卷,氣度不凡。三人恭恭敬敬行了上揖禮,穆相放下書卷,略一颔首。
顧生寒向其簡述了來意。穆相聽罷,神色似有不悅,吩咐了身邊的人幾句,那人随即退出廳外。
穆相道:“倒也沒什麼,隻是……”
梅任行見其遲疑,忙道:“相爺若有條件,但說無妨,晚輩必當盡力。”
穆相道:“既已罷相,不必如此稱呼。叫先生,或者随便什麼,都可以。至于條件…… 不如就用一首詩作為交換,如何?”
梅任行暗暗松了口氣:“好。我師妹會寫詩。”
皎皎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怎麼突然就要寫詩了,但想着隻要能換到藥就好,便道:“晚輩不才,略通一二。不知以何為題?”
穆相看了看外面:“就以‘黃鶴樓’為題吧。七律,限十一尤韻。”
皎皎暗忖,崔颢那首《黃鶴樓》也是七律、十一尤韻,此番隻怕是要我與崔颢相較,可那首詩實在難以比肩,遑論超越。相傳李白讀此罷手,轉而去寫了《登金陵鳳凰台》——當然這很可能隻是後世謠傳,因為李白雖然沒寫律詩,但卻寫了絕句,還不止一首。
顧生寒也想到了這一層:“敢請先生換個題目,崔颢珠玉在前,實難比肩。”
穆相道:“哦?那就有些麻煩了。”
皎皎忙道:“晚輩願意一試。”
穆相笑了笑,吩咐人搬來桌椅,鋪設紙筆。
皎皎坐在桌前,握着筆,心中回想了一遍崔颢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不愧是千古絕唱,後人實難匹敵。不過崔颢那時格律尚不完善,所以前兩聯并不合律,但自己這時格律早就完善幾百年了,還是嚴謹一點,照着寫吧。可惜自己平時很少練律詩,寫起來生疏。
此時外面忽然起了風,皎皎忙按住筆下的紙,又用鎮尺将其壓住。大雨傾盆而下,不遠處的黃鶴樓也因此模糊了輪廓。許是這裡的對流層最近不大穩定,皎皎這樣想着,搖了搖頭,忽然想起閣主帶他們看過的平流層景象。駕鶴飛升不過是人們編出來的故事罷了,且不說鶴載不載得動人,便是隻有黃鶴自己,也根本飛不到平流層的仙樓,除非鶴和人都死了,成了靈體狀态。
皎皎及時制止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不過倒是因此得了些靈感,幾經塗抹,完成了一首七律,又另取了一張紙,将其謄寫下來:
不知黃鶴樓前水,可至江南十四州?
多少故交從此别,幾回秋夢不封侯?
滂沱雨裡人間事,蕭瑟風中草木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