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南柯夢,feiwu,玄幻魔法,南柯夢在線閱讀">

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南柯夢 > 第92章 勘誤+後記[番外]

第92章 勘誤+後記[番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梅翰——梅任行暈過去了。”那宮人道。

“好好的怎麼暈過去了?潑上幾盆涼水,再不行,直接穿了他的琵琶骨。不許放出來。若是裝的,自然會醒。”

“帶我去找他!”皎皎道。

“不許去!”

“你若怕他走,不如穿了我的琵琶骨。廢了他的功夫,他未必不會繼續掙紮。可若是我身受重傷,他一定不會輕舉妄動。”

“你就這麼愛他?”

“我隻是了解他。”

“朕沒對他用刑…… 泱兒不許。”

“好,我信你。帶我去找他。”

“不必…… 把他帶到這裡來。讓太醫也來。”

“恐怕不大行。”那人道,“梅公子身上到處都是刀傷。”

“你說什麼?”

改後段落:

“陛下。”

“什麼事?”

“梅翰——梅任行暈過去了。”

“哦?是嗎?那就穿了他的琵琶骨。若是裝的,自然會醒。不許放出來。”

“帶我去找他。”皎皎道。

“不許去!”

“你若怕他走,不如穿了我的琵琶骨。廢了他的功夫,他未必不會繼續掙紮。可若是我身受重傷,他一定不會輕舉妄動。”

“你就這麼愛他…… 朕沒對他用刑,泱兒不許。”

“好,我信你。帶我去找他。”

“不必。把他帶到這裡來。讓太醫也來。”

“恐怕不大行。”那人道,“梅公子身上到處都是刀傷。”

注:其實我也不知道宋溟這裡應該是煩躁還是戾恨,但鑒于我是個卡字數狂魔,為了使本章字數保持在3200~3300這個範圍,還是就這麼改了吧。而且戾恨跟下一章(第88章)也銜接得更加緊密。至于這個傳話的人,感覺未必是宮人,有可能是宋瀾,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所以就模糊處理了。

17.第89章 “罩了個隔音結界在筆怪頭上”,改為“随手扔了個隔音結界罩在筆怪頭上”,寫的時候想的是後者的動作,不知道為什麼寫成了前者,但現在想想似乎前者也行,不過還是改掉為好

18.第89章 “無邊的黑暗”,改為“無盡的黑暗”

19.第90章“梅任行去槐安殿繞了一圈,又去儲樂閣看了看”,改為“梅任行在槐安殿前停了一會兒,便去了儲樂閣”

20.第90章 “你若是來看,肯定會‘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改為“你若是來這裡,肯定會當場給我表演一個‘以手撫膺坐長歎’”,本來想表達的是後者的意思,但最後五章實在有些趕,就寫成了前者,有點詞不達意

21.第90 章 “果然就算用自己的手也不行了。彈得磕磕絆絆,不像‘酒狂’,倒像是‘酒瘋’了。不如以後也做個曲子,就叫‘酒瘋’好了。可惜,歌不能取樂,酒亦不能忘憂。加在一起,隻會更糟。”這裡書名号和引号我也不知道該用哪個,文中可能還有類似這種情況的地方,都暫且不改,保持原樣,以後知道了再改吧

22.第90章 “這種句式”,改為“這種句式的”

23.第90章将“是在說縱然有這麼多生的歡喜,為什麼還會覺得痛苦,明明一切外在都已是‘樂不可忘’的樣子,為什麼還會抑制不住地‘悲而自苦’。”改為“是在說明明這世上有那麼多生的歡喜,明明為自己找了那麼多歡喜的理由,可為什麼……”

《大牆上蒿行》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很痛苦,那麼我去找華服美食、良馬寶劍、宴飲樂舞吧,然後努力說服自己這些有多麼多麼好,然後發現沒有用,說服不了,還是痛苦”。明明有這麼多生的歡喜,甚至懷着“上有滄浪之天,今我難得久來視。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難得久來履”這種跟關了千八百年一樣(比喻,不是真的,别打我),好不容易獲得生命來到世間、感受世間的巨大歡欣與珍視,卻都無法沖淡生本身的痛苦。生命易碎,四時舍我。至于“隐約”一詞,我不知道怎樣的解釋更加合适,它其實是摻雜了痛苦、彷徨、迷茫,甚至還有一絲無助的那種很複雜的感覺,不知何去,不知何故,又切實存在,硌在心裡。用疼痛來比喻,就是那種不知部位也不知原因,甚至時隐時現,但是曠日持久的鈍痛。不過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寫出來,也不知道該怎麼用梅任行的口吻寫出來,而且梅任行在想到“為什麼還會覺得痛苦”之後,估計就已經痛得不願再說然後轉移話題了,目前隻能改成這樣了。

24.第90章 “若是你沒有魂飛魄散”,本來是想寫“若是你沒有灰飛煙滅”的,但現在想想,“魂飛魄散”表達的意思似乎更符合梅任行的想法,但這裡實在不知道要不要改。

25.第90章 “我哥要是知道,肯定會說‘你這什麼癖好’?”改為“我哥要是知道,肯定會說‘你這什麼癖好?’”

26.我标點實在用得不大好,還有“的地得”,也經常詞不達意、言不盡情,或許還有很多處沒有發現的錯誤,也有很多需要改動的地方,但目前這個階段,就是以上這些更新了。

27.其實最開始這本小說我是當個消遣來寫的,可是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讓我覺得越來越不對勁,所以也越寫越費力。甚至有很多巧合,是我寫完以後很久才發現的,也有很多情節,是我寫完以後很久才想明白自己當初為什麼莫名覺得就是要那麼寫的。再加上小說在不斷與現實重合,有時我也分不清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了,也許都是真實的世界,也或許都隻是一場故事吧。

譬如穆成言的原型是王安石和張居正,自己當初莫名奇妙就是覺得要在穆成言棺材裡放一方硯台,後來才發現張居正棺材裡就是一條玉帶和一方硯台。再譬如五月初五這個日子,在小說裡是他和皎皎生前的最後一面,當時隻覺得這是從春到秋唯一有可能見面的日子。那次見面,他們在說身後之事。因為他這一世除了兄長之外再沒有其他親人,所以在談到結局時,他說自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最多不過開棺戮屍而已。可是後來才發現五月初五在曆史上正是張居正被死後清算、破家沉族的日子,同時這一天還是這位的生日…… 再譬如《絕世好菜》,自己當初寫的時候就是覺得以蘇轼的性格,會送上這麼一本搞笑又自戀的菜譜,可直到後來整理伏筆時才發現,皎皎不就是那個“絕世好菜”嗎?再結合蘇轼去找皎皎的目的,就覺得——你也太厲害了,把我這個作者都騙過去了…… 我是設計了很多很多伏筆,但這些真不是我設計的。也真不知道究竟是我寫了這本小說,還是這本小說借我的手寫了出來了。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