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娶了親外甥女作皇後。
外甥女平日也來宮裡住,也和他玩要他哄着睡覺。
新婚那天她什麼都不懂,以為還是和往常一樣過來玩,睡前還要他給他講故事唱歌。
說:“舅舅,明天我要去禦花園摘木瓜,騎那食鐵獸。這次要多玩幾天才回家。”
他道:“食鐵獸現在愛咬人,不要騎了。喜歡玩就一直不回去,記得要聽外婆的話。以後爹娘會來看你。”
他懂得母親的痛苦和仇恨,他可以體諒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死趙王,奪走他心愛的女人,要他娶了自己的親外甥女,斷送張嫣一輩子的幸福。
可是他們誰又能體諒他呢。
他隻是世人和父母口中無能、軟弱的傀儡。
他之所以不幸,因為他沒有繼承父母的冷血無情。
至少從高祖到武帝,除了他,這幾代皇帝都是出名的冷血絕情。連自己的親骨肉殺起來都毫不手軟。
在權力的厮殺場,沒有這一點必須的能力,他注定要遍體鱗傷。
她殺死他,要呂後絕了後,即便她活着的時候她殺不了她,即便唯一的兒子死掉也不足以打擊她。但她死後,繼位者怎樣也不會是她的後代,她要她們呂家也不得好死。
八年後呂後崩世,諸王重臣殺戮諸呂,呂後的親妹妹被用鞭子抽成刺猬,慘死在院子裡。代王為了皇位,殺死了王妃呂氏和她的四個孩子。
她終于以她的方式報了仇。隻是她一點也不快樂,隻是仿佛完成了一件必須要完成的大事。
她沒有自殺,也沒有自盡,隻是一年後靜靜的沒有緣故的死了。
她不愛丈夫,也沒愛過初戀,最後那年少時的心動喜歡也變成憎恨。她也沒有愛過劉盈,但他是唯一從未傷害過她,唯一始終愛她保護她的人,在她最痛苦絕望的時候陪伴她安慰她的人,但她卻殺了他。
她沒有罪,他也沒有罪。唯一一個沒有罪的人殺了另一個沒有罪的人,來要那些罪人萬劫不複。
她永遠不懂他說的,權力之下,她們都沒有錯,更沒有罪。呂後沒有錯,戚夫人也沒有錯,有的隻是輸赢。
他最喜歡在夜深的未央宮,月光下坐在石階上,用排箫吹着同一支曲子。人們之前從未聽過,不知道曲子的名字,隻覺得那曲子哀婉悲傷。
她的一生甚至比他更為孤寂,除了刻骨的仇恨,她沒有親情,沒有愛情,甚至連一個孩子也保不住。
他說過,人的一生很長,長到總有經不完的事情,傷不完的心,人的一生又很短,短到想做的事還來不及做,想要說的話還來不及說。
王佳芝廢寝忘食的讀完這本書,連小丫頭叫她吃飯都沒聽到。
讀到最後一句,思量一會兒,忍不住竟然落淚了。
心裡道:太慘了。
然後看最後一頁空白的地方,也寫着墨迹已經變淺的“太慘了”三個字。
他也覺得很慘了。
她覺得這才是現實,絕大多數人,磕破了頭,也畫不成一枝梅花。那些苦難悲劇裡,是沒有一點安慰的。
如果寫女孩愛上劉盈,那這故事也就俗了。
他會這樣寫,應該也是很傷心吧。不過當時一定不是她現在的心境,大概隻是哀婉故事的内容,而不是她此時的心情。
他讀這本書的時候也是二十三四歲,她現在讀也是二十三四歲。但兩個人卻完全不同的。
那時候的他正是最意氣風發的時候,無懼生死,立志報國,去留學,去領頭,去抛灑熱血,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她卻不同,同樣的年紀,卻是在等死了,她知道她大概是沒有未來的。
她走到窗口看外面的風景,趕快消散悲傷的情緒。
“她今天會不會回來呢。”
她很想他回來和他分享這本書的感受,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
不過她總比書裡的人好很多,畢竟,她不是一無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