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崎岖啊。”阿娜爾小聲說。
“的确,像我從飛機上看到的丘陵地區。”嚴砺贊同道。
“你飛過哪裡?”
“大半個中國吧,主要在東南沿海。”
地質專家組組長站起來彙報,“根據我們現有的數據,‘燭龍’的赤道地帶,表面高低落差很大,超出我們原本的預期。有明顯的隕石坑和裂縫地帶,初步推斷是因為長期受到小型天體撞擊。”
“怎麼沒給它撞碎呢?”阿娜爾吐槽道,“裂縫太多的話,着陸風險會增加吧?”
“的确,第一個點就這麼差。”嚴砺接上話,“那個溝狀的是什麼?”
随着他的提問,地質分析組方向傳來一陣騷動,“是沖刷溝槽,赤道地帶存在水流痕迹。”
“确定是水流痕迹?”
“是的,這種分支狀分布,非常典型。”地質專家語氣激動:“雖然沒有液态水,但是這證明‘燭龍’上曾經有過短暫的水流。這個資料太難得了!”
有水的話,是不是就有可能有冰層了?風起繼續看着屏幕,南極的圖像也開始顯示了。
南極點的地形相對平坦。
可地表之下,一條深色的裂隙清晰地映入衆人眼簾。
這是什麼?
紅色警告信息已經跳了出來:地層結構異常,密度分布出現斷層。
更多的數據被分析出來,南極點檢測到地下空腔。
“如果在上方着陸,有可能會引發局部塌陷。 ”總指揮站起身,“空腔和原定着陸點距離多少?”
“五公裡。”杜銘确認道:“我們可以繼續使用原定着陸點。”
“好。在現定着陸點周圍,找一個備選着陸點。”
“看起來南極還不錯哎。不磕磕巴巴,也沒有你們兩個擔心的冰層。”阿娜爾松了一口氣。
風起點點頭,這就是成功了大半了吧?可她轉眼瞥見杜銘神色嚴肅,右手握拳放在腿上。
是這個結果不好?
可南極點的地形相對平坦,沒有明顯的冰層信号,就算是地下空洞,也遠離預定着陸點。
有哪裡不對嗎?
她突然想起來,杜銘之前說,他确認了“燭龍”上有冰層。
雖然她不知道是怎麼确認的,但如果南極點什麼都沒有,是不是就說明,所有的冰層都聚集在北極點?
她的目光不自覺移向杜銘。杜銘的身體微微前傾,仿佛整個人都繃在一根看不見的弦上。
南極到北極點,花了更長的時間。畢竟“燭龍”的直徑接近13公裡,有兩個海南美蘭機場加起來那麼大。
風起看着屏幕上逐漸展開的北極點地形,那是一個環形盆地。
不好的預感越來越強烈。
“檢測到冰層覆蓋。” 地質分析員的聲音在指揮中心響起。
風起的心跟着一沉。
“有多厚?” 總指揮沉聲問道。
計算更新,數據浮現:四點五到五米,誤差正負一米。
這片冰層的影響,遠比他們預想象的更嚴重。
杜銘預測對了。風起的目光穿過指揮大廳,正對上杜銘的。
杜銘的眼睛裡沒有得意,沒有驚訝,隻是冷靜得近乎麻木。
“這是不是,不能降落啊?”阿娜爾握緊雙手。
“太厚了。” 風起點點頭,“如果起爆裝置降落在這裡,很可能無法觸發穩定的地面反應。”
“地面反應?”
“對。如果降落在赤道那樣的穩定岩層,地面有足夠的支持力,起爆裝置就能穩定嵌入地表。可如果地表是松散的碎石層,探測器可能會下沉,就像是你踩在沙灘上。而如果是在冰層上,冰層可能在探測器的重量沖擊下開裂。”
“而且這麼厚的冰層,很可能意味着極低溫區。” 嚴砺補充道,“這會影響電子設備和□□的運作。”
“所以說,我們不能在北極點布置起爆裝置了嗎?那可怎麼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