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給女兒起了個名字叫月嬌,因杜家這一輩的女孩名字中都帶有一個月字,再取嬌字為名。隻因為女兒就是她心中的嬌嬌兒,她想要将女兒嬌養長大。
程氏給杜月嬌請了最好的女先生教習功課,讓她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每日都将女兒帶在身邊,女兒若是離開她的視線,過一會兒,她開始思念女兒。
而杜月嬌能讓程氏這麼喜歡她,也是有原因的。
杜月嬌從小便生的粉雕玉琢,性子又乖巧聰明,程氏每每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隻看着她那可愛漂亮的小模樣,便覺一顆心都要化了。
等杜月嬌長大一些,開始習字,學女工,儀容,禮儀之後,更是學什麼都學的很好,資質儀容遠勝其他人家同齡的女孩子,這讓程氏在貴婦圈裡十分有面子。更何況,杜月嬌被程氏教的十分孝順,有什麼好東西都會記得留給程氏。程氏遠離故土,夫君又不能常回家,身邊隻有女兒一個親人陪着她,女兒又這般對她上心,她自然更是将一顆心都放在了女兒的身上。哪怕後來她又生了兒子,兒子在她心中的地位也是比不上杜月嬌的。
姚氏每次看到程氏疼愛女兒的模樣,心情會十分美妙,連飯也要多吃上半碗。她心情好了,病也就好得快一些,過了幾年,身子竟是漸漸康健起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杜月嬌一天天的長大,杜峻的職位也随着時間而越升越高。
杜峻本就敢拼,又極有打仗的才能。再加上有嶽家的保駕護航和提拔,他自然升遷很快。不過十幾年的時間,便坐上了大将軍的位置。後來朝廷與外國打仗,他更是帶兵滅了兩個國家,将朝廷的版圖拓寬了三分之一。皇上大喜之下,便封了他為侯爵,後來又因為他平定内亂,加封他為鎮國公。
杜峻年紀輕輕,便被封了國公,不免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已經是位極人臣。但就在這時,定邊侯卻勸他小心功高震主,應該早日将軍權還給皇帝,帶着妻兒回帝都,韬光養晦為好。
定邊侯這話便如同給杜峻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般,讓他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自幼讀書習武,學過不少曆史,自然知道功高震主,會惹來皇帝的忌憚。然而,成功的喜悅卻沖昏了他的腦子,才讓他一時忘了這些。被定邊侯提醒之後,他便清醒了過來,當即便交出軍權,也不留在邊關打仗了,帶着妻兒便回了帝都。
杜月嬌自然也跟着父親一起回了帝都,她母族強大,父親又被封了國公,可以說,她已經是帝都中頂尖的貴女,便是皇子也配得上。如果不出意外,杜月嬌便會以頂尖貴女的身份,嫁給一個同樣出身顯貴的貴族子弟。或者嫁給一個如她父親杜峻那般,出身雖不顯赫,卻本身能力出衆的人。然而,誰知就在她15歲那年,程氏的丫鬟小蝶突然生了一場重病,小蝶臨死前覺得實在是對不住程氏,便将當年姚氏将姚氏兄嫂的孩子和程氏的孩子調換了的事說了出來。
程氏自然是難以置信,也根本不願相信自己如珠如寶,養了十幾年的優秀女兒會不是親生的。他甚至懷疑,小蝶是受了誰的指使,才會這麼說來污蔑杜月嬌的名聲。然而小蝶将姚氏是如何夥同兄長構陷她,以她的名聲威脅她為他們辦事,如何支開程氏身邊的人,令穩婆将孩子從産房中調換,以及自己這些年來看着程氏寵着别人的孩子,内心又是何等的煎熬等等,都說得清清楚楚。
小蝶之所以年紀輕輕便生了重病,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對不起程氏,又不敢将事實的真相說出口,才會憂郁成疾。她一生沒有嫁人生子,一直留在程氏身邊侍奉,便是為了償還自己當年犯下的罪孽,如今臨死前,終于将憋了多年的秘密說了出來,忍不住淚流滿面,對着程氏不停的道歉。還拉着程氏的手,說程氏的女兒心口有一顆黑痣,請她一定要将真正的女兒找回來。
程氏覺得小蝶的話很荒唐,然而,看着小蝶死不瞑目的模樣,卻又不禁覺得小蝶說的可能是真的。
但比起擔心自己的親生女兒這些年來不知流落何方,是否受苦?她更擔心的,卻是若此事是真的,那麼杜月嬌該怎麼辦?
若是讓旁人知曉杜月嬌不是她和杜鵑的女兒,那麼杜月嬌以後不僅難以在勳貴圈子裡立足,恐怕杜月嬌還要被人指指點點的嘲笑。程氏一想到杜月嬌以後會受到的委屈,便猶豫了,不知道該不該将親生女兒找回來。
陪在她身邊十幾年,被她悉心養大的是杜月嬌,孝順她,把她當成親生母親的是杜月嬌。聰明漂亮,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大家閨秀的氣質,讓她在貴婦圈子裡很有面子的也是杜月嬌。而那個親生的女兒她卻從未見過,不知道她是何模樣性情,會否從她親近,能不能與杜月嬌和平相處?
她甚至有些埋怨小蝶,既然前十幾年都沒有說,為什麼不幹脆把這個秘密一直瞞下去呢?那樣她就不用失去杜月嬌,杜月嬌也不會身份尴尬,杜家将來也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成為别人的飯後談資。
但不論如何,既然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存在,她就不能不找回自己的親生女兒。于是,她便将此事告知了杜峻,然後,将姚氏和姚氏的兄嫂,以及當年的穩婆抓了起來,秘密審問。
姚氏一開始還不承認,說是小蝶居心不良,污蔑大小姐的名聲。但在受了一頓刑罰之後,卻是将什麼都招了出來。
之後,杜峻夫妻便派了人尋女。
那些人順着河流,一路尋找被收養,胸口有痣的十幾歲女孩。隻用了半個月,便将他們的親生女兒找到了。
那女孩的相貌幾乎與程氏生的一模一樣,便是不看她胸口的痣,尋人的婆子也幾乎肯定了她就是程氏的女兒。
原來,當年程氏的女兒被姚氏放進河水裡漂走,在漂了半天之後,終于被一個農家婦人打撈了上來。
那婦人姓楊,夫家姓吳,是距離邊關一城之隔的靈州清河縣玉溪村人。吳家裡有幾畝薄田,卻生了四個兒子。他們要養活這4個兒子,便已經十分艱難,對于撿來的養女自然不會有多好。
事實上,若不是當年楊氏嫁到吳家,卻三年沒有懷上身孕,是根本不會收養這個女孩的。
吳家人給養女随便取了個名字,叫做吳二丫。平時隻将吳二丫當做個下人丫頭一般使喚,吳二丫剛學會走路,吳家人便讓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等楊氏生出了兒子,更是不把吳二丫當人看。不僅讓她不停的幹活,還不給她吃飽飯。因此,吳二丫長得十分瘦小,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上兩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