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丞相,大部分政務也會過他的手。
蘇丞相幹了半輩子,自然有他的政治敏感度,在吳武回來之後陛下一直沒有下旨,并且在看到吳武奏折上解釋的衛城互市一事,他便懂了。
要在衛城設置互市,前期投入一大筆錢,陛下嘛,有這個錢,但朝中還有其他事情也需要用錢呢。
而他,雖然作為丞相,過大部分政務,但看到吳武的折子還是頭一遭,畢竟他們同為一品大員。
那這個折子是怎麼到他手上的,自然不言而喻。
之前已經有過一次經驗,蘇丞相十分娴熟,和陛下心照不宣,他們蘇氏一族出錢出力辦成衛城互市一事,陛下給大皇子封王,這是,利益交換。
等到他們辦成之後,互市開啟,自會有陛下那邊的人接手,作為交換,大皇子顧筆将趁着這樣的功績封王。
陳王府,因為蘇丞相趕着時間又捐了戶部一大筆錢還指明這筆錢給工部,痕迹已露。
陳王眉眼嘲諷:“不知道的,還以為顧筆是蘇家人呢。”一語雙關。
既諷刺顧筆那個廢物,想要封王自己卻沒有一點用。
也質疑蘇丞相的用意,連續兩次拿出大筆銀錢,就為了顧筆封王,他可不信。
世家是有錢,但也禁不住這麼短時間内的兩大筆銀錢。
那可是建設一座城的錢!最起碼是國庫一季的稅收,還是風和雨順,無天災人禍時期的。
蘇丞相對自家人都沒這麼大方過。
吏部尚書表情嚴肅,他知道陳王的意思,他也在借此事敲打自己和程家。
世家重利,能讓蘇丞相這個老狐狸這麼盡心盡力的幫顧筆,自然是有着更大的利益。
就比如說,就顧筆事事依仗蘇丞相的性子,一旦顧筆登上帝位,這天下姓還是不是姓顧就不一定了。
但陳王在程尚書眼前脾性一向溫和,這次反常的出言嘲諷,自然是說他可不是顧筆那個蠢貨,也少讓世家打把自己變成傀儡的心思。
程尚書:“殿下放心,程氏也會向蘇氏一樣盡心盡力輔佐殿下的。”
這一句話,兩層含義,第一,他們會和蘇氏一樣盡全力幫陳王登的大位,第二,輔佐二字,表明他們絕無趱越的心思。
陳王擡起頭,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程尚書,情緒轉變的也快,語氣溫和:“外公和程氏的忠心我自然是相信的。”
程尚書行了一個臣對君的禮儀,“那就多謝王爺信任了。”
陳王滿意的扶起程尚書,臉上笑容愈加溫和:“外公何至于此,快快請起。”
……此情此景在聽聞蘇府的動作之後都大差不差的發生在各大王府。
沒辦法,世家是有前科的。
周朝現在的世家,一些是如敬國公府一樣的開國功臣,另一些,則是前朝遺留的世家大族,這些人是有過将前朝帝王變為傀儡的曆史事迹的。
他們自然是忌憚的。
昭武帝放下手裡的情報,各大王府裡的動作可謂是一清二楚,垂下眼睑,掩蓋住眼底對世家的殺意,一步一步,慢慢來……再擡起頭時,已經恢複了往常的平靜。
*
昭武十年十二月三日,一封指責潘氏族人欺男霸女,欺占良田的奏折擺在了昭武帝禦案前。
昭武帝令大理寺調查此事。
十年十二月七日,衛城互市完成,大皇子因功被封為康王。
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另一封彈劾潘家的奏折直達天聽。
上一件案子大理寺還未調查完畢,這一件案子又來了,且這起案子較上一樁案子更為恐怖。
這一封奏折指控戶部左侍郎潘榮在昭武帝禦駕親征期間挪用軍需物資!
這罪名可太大了,尤其,昭武帝重軍事,重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