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阿姨把剛做好的早餐送到桌邊,順便問:“太太中午在家裡吃飯嗎?”
姜幸雨點開手機日程表,看到兩天前加上的兩個會議日程,正好都是今天。
一場是上午十點的線上論文研讨,另一場則是開學前的教學工作會議。臨近九月,學院裡的事也多了不少。
姜幸雨想了想,搖頭:“一會兒我去學校,今天就不在家吃了,晚上再回來吧。”
阿姨見怪不怪,這對夫婦除了早餐,很少在家吃飯。
姜幸雨作為京海大學藝術學院的老師,平時工作也很充實,線上線下的各種會議、教學任務、項目推進等等,一樣不少,大多數時候,她都在學校工作,周末也時不時參加校内外的學術活動,其實不比路文初空閑太多,更不是旁人以為的無憂無慮、不必工作的富太太。
吃完早餐,姜幸雨開車到學校。
暑期将近,學生們已在陸續返校,學校南門外的學院路,從隔壁的京海電影學院門口開始就有些堵,一群群年輕小姑娘聚在校門兩邊,看起來不像是返校學生,倒像是來追星的。
姜幸雨早已見怪不怪,隻看了一眼,便趕緊跟上前面的車子,往京大駛去。
隔壁的電影學院是去年才大規模搬遷過來的,雖然也是重點大學,但到底是藝術類專業,整個學校的風氣更加張揚、有表現力——比如現在,守在校門口的那些小姑娘,一個個臉上帶着克制不住的興奮和期待。
不過,人雖多,卻很有秩序,大多小姑娘都排着隊,沒有影響學生們的正常進出。
姜幸雨開車從路邊經過的時候,甚至隐約聽到兩個小姑娘興奮話語裡提到了“陳馳”兩個字。
她有點懷疑自己酒還沒醒,居然到現在還會想起那個男孩。
到學院時,有不少老師也來了,都是為了下午的會和即将開始的新學年做準備的。
姜幸雨在走廊上和同事打過招呼,便去了辦公室,開線上會、吃午飯,接着就是下午的教學會議。
行政那邊的小黃摸到她身邊,悄悄說:“姜姜,聽說了嗎?下學期咱們學校大部分課都跟隔壁共享了,今天選課結果就要出來了,這下有熱鬧看了。”
小黃是負責本科生教務的行政老師,和姜幸雨是本科同班同學,後來也都是系主任林雁旼的門生,關系一直不錯。
小黃說的“隔壁”,指的就是剛搬過來不久的電影學院。早就聽說兩校要有本科合作項目,沒想到這麼快就成了,要知道京大作為國内排名前十的綜合性大學,卻一直以行政效率低、手續繁瑣而遭到廣大師生的犀利吐槽。
姜幸雨點頭:“嗯,咱們院裡一大半課都開放了。”
“咱們藝術學院的課,應該很受歡迎吧?也不知道能不能見到幾個熟悉的面孔啊。”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風氣,現在娛樂圈的孩子們出道掙錢越來越早,電影學院裡有好幾個經常出現在大小銀幕和網絡裡的孩子。
姜幸雨想起剛才在學院路上看到電影學院門口一排排追星小姑娘的場景,覺得有些麻煩。
“特别出名的那幾個應該不會到咱們京大來吧,小孩子光應付專業課都不見得有時間呢。”
小黃覺得有道理,但還是抱着希望:“萬一呢?人總要有盼頭嘛。”
等老師們都坐好,上面的領導開始講話,都是常規性的安排和通知,姜幸雨把跟自己有關的記下來,就等着散會。
最後,領導特意提了一句開放共享課程的情況。
“……中午學校系統做了一次維護,現在已經恢複開放,各位老師可以查看各自的選課情況了——有一部分電影學院的學生選修了咱們藝術學院的課程……”
姜幸雨還沒動,小黃已經有微信發過來:「姜姜!!!!!快看你的課!!!!!」
“……都是第一次接觸,也是全新的嘗試,請相關老師做好準備……”
姜幸雨心跳莫名加速,登上學校系統,查看自己那門本科生課程“岩彩藝術與實踐”的選課情況。
這是一門選修課,每學期隻開放二十個名額,和專業藝術院校不同,京大藝術學院的風格更偏學術,專攻藝術創作的學生很少,學習岩彩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一門課更像是一門偏興趣、科普類的課程,面向全校有興趣的同學開放。
大概是登錄的人有點多,系統有輕微卡頓,等了幾秒,名單頁面才加載出來,姜幸雨手指滑動,順着那張極短的表格快速往下看去。
徐琪祺,葛藍……
“……務必關注好來自外校的學生,引導他們融入京大的課堂和文化,對于個别‘明星學生’,更要做好溝通工作……”
姜幸雨的手指忽然停住了,眼睛也一下瞪大。
名單的最後,赫然是一個已經有點熟悉的名字:陳馳。
“……有任何問題,我們及時反饋,共同商量解決。”
上面領導的話還沒說完,姜幸雨已經無心再聽。
屏幕上方,小黃的“尖叫”還在不停彈出,隔着一段距離都能感受到她的躁動。
「姜姜啊啊啊!!!是陳馳,他居然選了你的課!!!」
「這是什麼運氣啊啊啊啊!」
小黃已經開始把陳馳的百科鍊接甩過來,姜幸雨深吸一口氣,沒說自己昨天其實已經看過這些,回道:「萬一隻是同名同姓呢?」
然而,很快,這個可能性也消失了。
散會以後不久,林雁旼安排好下次組會的時間,臨走時,特意叫住姜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