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冉淡淡道,“雲樞社現在的賬面足夠支撐更多布衣學生前來求學,可急于求成會讓雲樞社成為衆矢之的,我不能将大家置于險境。”
“雖然現在每年隻招收五名布衣學生,但她們回鄉授課會給更多人傳去希望。總有一日雲樞社招收的布衣學生會變成十名、五十名甚至五百名,到更遠的将來,所有人都能免費讀上書。”
“教育是緩慢的,十年也好,百年也罷,我看不到那一天,子孫後代總能看到。”
“有人想要百姓老老實實當兩腳牲畜,我偏要告訴她們如何站起來活。大邶的百姓溫良勤勞,如果連她們都吃不飽過不好,大邶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沈冉看着腳下萬丈深淵,緩緩擡起頭将目光投向遠處在風中搖擺的“烈焰”,垂在身側的手逐漸收緊:
“一把火還沒有燒起來的時候,沒有人會知道這火能燒多遠燒多久。我既然放這把火,就要護着火苗慢慢燃成烈焰,我要看它燎原千裡,燒破這天,燒透這地,燒穿青史去鑄造一個新的世界。”
“無論多少人罵我、阻我,我也不會動搖半分,雖千萬人吾往矣。”
王季清被沈冉的“雖千萬人吾往矣”震撼得久久無法回神。
琅琊王氏的出身注定她無法與這些布衣百姓站在一起,她從未想過百姓何去何從,她願意幫助雲樞社也是覺得這是解決大邶沉疴的好方式。
可沈冉,一個出身比任何人都高貴的皇女,她本可以無視百姓疾苦,可她看見了,她想要改變,她去做。
王季清看着沈冉堅定的雙眸,忍不住自嘲:雖占了殿下的老師之名,可她從殿下身上學到的,遠比她能教殿下的多。
王季清忍不住拍了拍沈冉的肩膀:“殿下所想若能成真,定會流芳百世,後世百姓會歌頌殿下如今所作的一切。”
沈冉搖搖頭:“我不需要流芳百世,是非功過也自有後人評說。”
“隻要每一粒米每一顆麥,能讓将它們種出來的百姓吃飽肚子,那就足夠了。”
*
不知名小山村。
當年纏着書商要書看的孫女已經長大了,主動承擔起農活為老妪分擔,老妪坐在樹蔭下看着孫女在田裡勞碌的身影。
自己這個孫女喜歡讀書,當年林娘子守孝回到這個村裡教孩子們識字讀書,守孝期過便又去了京城,還帶上了一些學生。
京城路遠加上讀書本身就是一筆不小的開□□些跟着林娘子走的都是家裡有些家底,不愁吃喝的。
林娘子走的那日,孫女跑到村口去送行,眼巴巴地望着她們離去的方向,直到太陽落山才失魂落魄地回家來。
孫女越大越懂事,也越來越沉默。
生在這樣的家裡,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可老妪看着孫女的背影還是止不住的内疚,若是家裡有錢就好了,她一定會供孫女去京城讀書。
一個村民走了過來,招了招手沖田裡大喊道:“洪家的,有你的信!”
孫女直起腰來擡手擋住太陽,眯了眯眼看過去,拿着手中的鐮刀往村民的方向走去。
她這一直都被困在這小小的山村裡,從來沒出去過,怎麼會有人給她送來信?
孫女走到村民身邊接過信,翻了翻沒看見署名,詢問道:“誰送來的?”
村民道:“我這不是剛從京城回來,原先村裡的那個林娘子聽說我要回村,就讓我給你捎了封信。”
孫女有些激動,竟然是林娘子給她送來的,林娘子還記得她!
孫女立馬拆開信讀了起來,一目三行地讀完難掩面上激動的神情,老妪走到孫女身邊道:“什麼信啊?”
孫女滿臉笑意道:“林娘子說她在的雲樞社要招收學生,不要錢的那種。她讓人給我留了個名額,問我想不想去京城讀書。”
老妪有些憂心:“真的嗎?怎麼會有書院招學生不要錢呢,林娘子不會被騙了吧,可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那麼好心的。”
“當然不會被騙了!”孫女着急道,眼裡閃着光,“那可是雲樞社啊!之前《阿莫》那本書就是雲樞社的人寫的。”
孫女視線掃到田地,眼裡的光一點點黯淡下去,原本激動的神情也逐漸平靜,反而抿緊了唇。
老妪疑惑道:“那不是好事嗎,怎麼不高興了?”
孫女攥緊手中的信,最後看了一眼還是放下了:“家裡的地還要人打理呢。”
“還是不去了。”
說着孫女要扔下信件,拿着鋤頭準備繼續沒幹完的農活,卻被老妪一把拉住:“不行,你要去。”
“妮子,我沒本事供不了你讀書,但你是個命好的,既然有這個機會那就去。”
孫女的手微微顫抖着,猶豫道:“可……家裡的農活怎麼辦呢?”
“我是老了,又不是死了。”老妪佯怒道,“這點活我還幹不了嗎?你就安安心心地去京城讀書,我也攢了些錢,你到時候拿着當路費。”
“祖母,林娘子的信裡說讓我去找府守大人,她已經給府守大人遞去信幫我安排好了。”
孫女放下鋤頭緩緩跪下,對祖母磕了個頭,眼中含着熱淚,“祖母放心,待我學出些名堂,定讓祖母過上好日子,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