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瀾覺得這個問題她能回答,說道: “它現在轉得慢是因為水流太慢,等到了夏季雨水充沛,水流量增大,水流速度變快,水車自然可以快起來了。”
林三郎仔細想想,覺得她說得對,随即又産生新的課題:“可夏季雨水充沛時農田也不需要頻繁澆灌,反而是春季要給稻田灌滿水,可這個時候水流速度又慢下來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水車在水量不豐的季節也能轉得更快呢?”
林安瀾語塞,辦法肯定是有的,後世的水車肯定比現在的效率更高,但是她沒研究過這個問題,不知道要怎麼做。
靜心書齋裡有更好的水車設計圖,但現在她拿不出來,沒法當即回答林三郎。不過,生産力落後的古代,能用的也就是人力畜力和水力,那就從這三方面想辦法。
林安瀾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如果河流的高低落差很大,像瀑布那樣,水車也能轉得更快。”
林三郎搖頭:“流經咱村的這段河地勢起伏不大。”
林安瀾點頭,說道:“那就改裝水車,讓它可以用人或者牲畜拉動,提高轉動速度。”
林三郎眼前一亮,點頭贊同道:“沒錯!瀾娘你真聰明。我想了幾天都沒想到,你一會兒就想到了。”
林安瀾心虛地摸摸鼻子,這誇贊她可不敢當,不過是後世多代人群體的智慧罷了!
林四郎在一旁聽得目瞪口呆,感覺自己好像一個傻子,他怎麼不太能聽懂兩人在說什麼。
他們為什麼要想這些問題,怎麼又很快給出了答案呢?他不理解!
“那個,三哥,瀾娘,你們…你們在說什麼?這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嗎?”林四郎艱難問出口。
“當然有關系!”林安瀾說道:“如果水車汲水效率提高,旱時灌溉農田的速度就會快很多,糧食不至于減産太多!”
林三郎對水車感到好奇,想要探究一番,弄清楚是怎麼工作的之後又覺得轉得太慢,轉而思考起能不能提高速度的問題。
至于林安瀾說的這些,他沒深層次想過,隻是覺得如果轉得更快農民就不至于為了趕農時而費力一桶桶往田裡擔水。
不過林安瀾說的這話很有道理,所以林三郎狠狠點頭表示贊同。
林四郎已經不想和他們說話了。
你們這樣更顯得我蠢了。
林四郎生性豁達,對一些事看得很開。他對水車不感興趣,也不太明白林三郎和林安瀾讨論的東西,但人各有所長,林三郎寫詩還比不過他呢,他不會因此感到自卑。
自我調節了一會兒,林四郎向兩人擺擺手,說道:“那你們繼續看吧,我先回家向大伯複命了!”
說完,林四郎潇灑轉身離去,對這裡絲毫不留戀。
林三郎疑惑:“向爹複命?複什麼命?”
林安瀾便和他說了林智擔心他有煩心事派林三郎來打探的事。
林三郎聽完,頓覺羞愧,自己竟讓父親擔憂,實在不該,決定提前回家向父親請罪。
林安瀾指着水車說:“三哥你如果想繼續研究水車,不如把它畫下來,再問一問做水車的步驟,把每個零件畫下來,再去想怎麼改進,比你隻在河邊用眼睛看要強。”
林三郎豁然開朗,頓時有了方向,恨不得現在就回家拿紙筆來畫。
但此時天色已不早,來回一趟有些趕不及,便先作罷,還是先回家向父親請罪吧。
林安瀾也不想在河邊待,這裡能種在小院的植物都已經挖差不多了,再去其它地方也走不了多遠,遂和林三郎一起回家了。
林四郎先兩人一步回家,林智正在和林易下圍棋,他向林智說明了林三郎在研究水車而非有心事。
林智落下一顆棋子,笑道:“看來是我多慮了。”
林易說:“三郎自小喜愛機巧工事,那時給他們兄弟買了同樣的孔明鎖,四郎看過一圈見拆不開便丢在一邊,三郎卻極感興趣,自己研究幾日就能熟練拆解再安裝,不過五歲而已。”
林四郎不太記得這件事,隻站在那裡笑,并不答話。
這時林安瀾和林三郎也回到家中,來找林智。
林三郎向林智請罪,林智揮手讓他起身。
“我最發愁便是你這點,不喜詩書反而愛這些工匠之事,日後難不成要做個匠人?”林智歎道。
林三郎張嘴想說做個匠人也挺好,但還是閉上了嘴巴沒說出來。
林易問:“大哥看不起匠人嗎?”
林智搖頭道:“非也。匠籍雖在士農之後,對朝廷貢獻卻頗大,水利農事軍需等等各處都需要匠人。就好比這水車,若無匠人将之造出來,農人灌溉又要費多少力?況且好的大匠舉世聞名,可做公侯座上賓,我又有什麼看不起的?”
林智頓了一下,繼續道:“然三郎生在我林家,你我于詩書一道有些造詣,對匠事一竅不通。三郎若想在工匠一途有所進益,何其難也!”
現下各項手藝大都是家傳,匠人即便收幾個徒弟,能夠傾囊相授的并不多,最緊要的秘訣都隻傳給自家同姓子弟。
林三郎一愣,這些他倒是沒想過,甚至都沒确定自己以後是否要做一個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