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皎畫了魚戲蓮葉的圖案,和平日在紙上作畫的效果大相徑庭。
林智看了看她的畫,想了想并未作畫,而是在另一半空白處題了首
詩,與畫相對照。
瓷坯上寫字倒是沒畫畫那麼難,林易覺得比自己預計的好多了。
林智畫好一個,也過來看,笑道:“大哥大嫂也來嘗試着多畫幾個,這一批本就是試驗用的,并不往外賣,不用怕浪費。”
林智和吳月皎便去拿新的瓷坯來畫,林易則在端詳二人先前畫的瓷坯。
論書法,林智強過他,論畫畫,吳月皎更是家學淵源,作品别有一番韻味和意趣。
林易覺得他或許擁有了兩個幫手。
當然,大哥大嫂偶爾出手即可,燒出來的瓷器作為精品來出售。
周佩甯看了一圈,沒什麼興趣,看他們畫得認真,林三郎正在研究做瓷坯的轉輪,悄悄離開去找其他人。
林安瀾站在一個小土坡上往四周眺望,被她看見,站在下面問道:“瀾娘在看什麼呢?”
林安瀾回道:“爹說從這裡可以看到一座寺廟的佛塔,我怎麼什麼也沒瞧見。”
周佩甯爬上土坡站到她身邊,和她同樣方向望去,入眼一片蒼翠,壓根看不到建築的影,想了想說道:“或許是被擋住了。你爹上次來是在冬天,樹木還沒這麼茂密。”
林安瀾隻好放棄,百無聊賴地蹲下逗阿金玩。
“無聊了?”周佩甯笑她:“還非要跟來。”
林安瀾無法反駁,她确實沒想到這裡這麼荒涼,本來是來看瓷器是怎麼燒制的,結果現在連工作間都擠不進去。
“去看你爹他們畫畫吧,我去看你哥哥們在做什麼。”周佩甯離開。
林安瀾起身,她娘出來裡面就有位置了,她可以去看了。
工作間裡很安靜,林安瀾放慢腳步,先是到林易那邊。
三個人并排坐在椅子上,動作如出一轍,左手拿着一隻茶碗樣式的瓷坯,右手拿毛筆聚精會神地在上面描繪,不時蘸一下一旁的釉料。
林易旁邊,一個少年踮着腳側身低頭看林易畫畫,餘光看見林安瀾在看他,驚了一下趕緊躲開,走到制作瓷坯的轉輪那裡。
林安瀾見過他,好像是柴明大叔的小兒子,叫柴吉。
林安瀾順着看過去,轉輪那裡柴明正在制作瓷坯,邊做嘴裡邊說着什麼,走近了才聽見是在向林三郎演示轉輪怎麼用。
柴明的二兒子柴安拿着根棍子插在轉輪邊上一個洞裡,使勁轉過幾圈再拔出來,柴明趁着轉輪高速旋轉立馬開始拉坯,等到轉輪速度慢下來,柴安又找準機會繼續插棍子轉圈,如此循環,轉輪上的瓷坯也漸漸成形。
林三郎右手撐着下巴,眼睛聚焦在轉輪上,一看就是在思考。
突然拿出随身攜帶的小本子和炭筆,在紙上畫着什麼。
林安瀾湊過去,問道:“三哥,你又在研究什麼?”
林三郎手上不停,答道:“在研究如何讓這轉輪可以一直轉。”
林安瀾瞥一眼轉輪,這種工作方法确實有些慢,可以進行改進。
“研究出來了嗎?”林安瀾又問。
“有一些頭緒,還需要嘗試才能知道有沒有用。”
林安瀾收回想要幫忙的想法,朝林三郎伸出大拇指,說道:“三哥加油。”
她還是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她三哥這種天賦異禀的。
林三郎心裡有了初步想法,就要動手做。
他這次來沒帶工具,但瓷山這裡有一些簡單的工具,林三郎看過後覺得夠用了。
對于陶瓷轉輪的改造很簡單,柴明用的方法最大缺陷便是給轉輪加速時無法繼續拉坯,同樣拉坯時也無法加速,因為使轉輪轉動的棍子在上面擋着。
那把加速方法改一下,放到轉輪下面不就得了。
林三郎短時間内就想到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把轉輪加高,使用一些傳動裝置放在下面,這樣柴安在一邊轉動轉輪時也不影響柴明的操作。
這種方法可以效仿水車的改造方法,還有林安瀾之前提起過的齒輪裝置,也可運用到這裡。
第二種依舊是在轉輪下方進行改造,做成腳踏式的,這樣拉坯的柴明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不用另一個人幫忙。
林三郎簡單畫出圖紙,見時間不早,今日已來不及,準備明天将兩種都制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