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裡,姜如意正帶着靜宛一起做五香豆腐幹。
姜如意站在竈台前面,一邊指着面前的豆腐,一邊細細的跟靜宛講着做五香豆腐幹的訣竅:“豆腐要選硬些的,用刀切的時候,将片切厚一些。”
“切好的豆腐片先用清水浸泡一下,水裡面加些鹽,然後再上鍋蒸。這兩步都是為了防止後面鹵的時候,豆腐味道發酸。”
“蒸好的豆腐幹一定要撈出涼透了,然後再用重物壓着,将豆腐壓的緊密瓷實,口感才能更香更勁道。”
“鹵料的方子不難,裡面的糖鹽都可以斟酌着加減,咱們現在做,估摸着師太晚上就能吃上了。”
靜宛聽着姜如意的講解,認真的點點頭:“我記住了,姜姐姐,等晚上師父吃到我做的豆腐幹,一定會非常高興。”
姜如意瞧着靜宛這副躍躍欲試的模樣,彎起眼睛笑笑:“那是當然。你第一次做不用緊張,跟着我的步驟,若是不會我再教你。”
靜宛自信十足的應了一聲,在竈台前開始忙活起來。
姜如意見她做的有模有樣,倒也放心,她将蒸鍋加水放在竈上,等靜宛處理豆腐的時候,開始調配鹵料。
傍晚,當姜如意的馄饨攤開張的時候,攤子上就多了這新做的五香豆腐幹。
這幾日,慕名而來吃三鮮小馄饨的客人越來越多,嘗過姜如意的手藝之後,不少人都成了小攤子的回頭客,隔三差五便要來吃一碗馄饨解饞。
今日才剛一開張,立馬有眼尖的客人,發現小攤子上了新吃食。
那吃食瞧上去四四方方一塊,形狀略扁些,顔色呈深棕色,想來應該是豆腐做成的。
當下,便有熟客上前詢問:“姜小娘子,那瓷盆裡盛的可是豆腐?”
姜如意正往鍋裡下着三鮮馄饨,聽那熟客這樣問,笑眯眯的擡起頭來稱贊道:“客人好眼力,這是今日新上的五香豆腐幹,用豆腐切片壓實,然後加各種調料鹵出來的,口感勁道不說,而且滋味極好,營養也豐富,客人要不要嘗嘗?”
本朝因着貿易和水運的發展,不少調料都進入了日常飲食生活中,汴京城中,就有許多專門賣調料的鋪子。
那客人聽說是用調料鹵的,十分好奇的點頭:“那就來兩塊嘗嘗。”
姜如意應了一聲好,用早已準備好的白瓷碟子,盛了兩塊五香豆腐幹,并煮好的馄饨一起端到客人面前。
“三鮮小馄饨和五香豆腐幹,客人請慢用。”
等姜如意轉身離去,那客人先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熱乎乎的馄饨湯,品嘗着那鮮美的滋味,舒服的松出一口氣,然後就好奇的朝那碟子中看去。
隻見小小一隻白瓷碟子裡,疊放着兩塊豆腐幹,這豆腐幹,不知是事先晾過還是熏過的,色澤濃郁不說,而且質地十分緊實,上面還挂着層深棕色的醬汁,看起來就很有食欲。
客人用筷子夾起來吃了一口,緊接着就被這豆腐幹的味道所俘獲。
白日裡鹵過的料汁,此時全都滲進了豆腐幹裡,鹹鮮的滋味同豆腐本身的鮮美融合在一起,吃起來又香又勁道不說,還越嚼越過瘾。
那客人大聲稱贊一句好吃,然後就埋頭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随後來的客人們也瞧見了這五香豆腐幹,都争着要上一小碟嘗嘗。
什麼?以前沒吃過?
那不要緊,姜小娘子做出來的吃食,肯定好吃就是了。現在不買,待會兒又要被人搶光了。
有經驗的客人搶先一步要了好幾塊,等坐到凳子上,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嗯,姜小娘子做的吃食,怎麼就又新奇又好吃呢?
好在經過這幾日出攤,姜如意很有經驗,提前準備了一大盆五香豆腐幹。今日來吃馄饨的客人不僅人人吃上,而且走的時候,還有機靈的買走了不少。
那客人臨走前還樂呵呵地開口:“姜小娘子這豆腐幹做的又香又有嚼勁,正好買回去下酒喝。”
也有人說道:“明早的朝食就吃這五香豆腐幹了,配上胡餅,滋味一定不錯。”
姜如意笑眯眯的看着眼前客人們,還不忘細心的提醒:“這天氣裡,豆腐容易壞。這五香豆腐幹雖說是鹵過又晾過的,客人們也要趕緊吃了才好,免得時間久了容易變質。”
那幾位客人聞言,連連點頭,贊姜小娘子真是細心周到。
等這一波吃馄饨的客人離開,馄饨餡和豆腐幹幾乎都見了底。
夜市上來往的行人漸漸變少,來攤子上吃飯的人數寥寥,姜如意卻也樂的自在,坐在凳子上悠閑的看前方街景。
四周夜幕重重,周圍的人聲漸漸減弱,隔着簾子,四下仿佛都靜谧下來。
車廂裡,裴昭後背靠在軟墊上,揉一揉發緊的眉心。
今日官家召見府尹大人,他從旁随侍,末了又留他在宮中,陪着說了些閑話。
馬上要到端午,城中的巡視不可松懈,他也如實禀了底下人值守疲累,暫且歇幾日,官家也允了。
等這些話說完,外頭天色已經鴉黑,官家原本打算賜飯,他卻不好在宮内久待,向官家告罪離開。卻不想侍從忖度着繞了段路,恰好經過州橋夜市,在路邊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