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碎有多難處理,處理過的人都知道,所以陳倩絮打算把這一件事排在後面。
她一連花了3天,先才把所有的獵物都分割好,把所有的内髒都掏了出來放在一邊。
處理完這第一步,她給自己歇口氣,先去看了看已經被曬幹的各種雜草。當然也不是真的幹看着,得把雜草一并撿來丢在了已經挖好的堆肥坑,并且在坑底順手撒一些幫助發酵的菌種。
這邊的事情一弄完,她又立馬去了初步開墾好且暴曬殺菌的荒地,這塊地現在已經可以開始種植作物了。
整塊地目測有将近一畝,是整個谷底最為平整的一段,關鍵是這一段沒有什麼大樹,最好處理。
她先查看了一下泥土的濕潤程度,因為這塊地靠近水源,土壤看上去倒不是很缺水,隻需要偶爾補充一部分消耗蒸發的水分就好。
整體土壤條件不錯,種菜應該能活。
檢查完她當即撒了蔥、蒜、白菜等早就準備好的種子。
其中香菜的種子要碾開才會發芽,需要特意處理一下,這種種菜的小常識尤其多,她好多都想不起來的,現在得一邊實踐一邊回憶,還要一邊學習。
所以撒好了種子,澆了水後。她看了眼天色已經快天黑,立馬停止了今天的勞作,就着已經有些暗沉的日光,開始看一本她這幾天才從系統商城兌換的專業書——《農業百科全書》。
這是她現下每天必須進行的學習活動。
系統的圖書和課程算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昂貴的類目,比如這本書就足足要30積分。
但種地這事也是專業活,她不能全靠自己那點微薄的經驗,頭鐵就是上。畢竟她現在真的要靠天吃飯,要是耗了一大段的時間卻顆粒無收,她可能會真的沒有活路。
還好這本書的内容涵蓋很豐富,不隻有種植的知識,還包括畜牧、養殖、獸醫等,連農村如何建房都有講到,她很長一段時間都用得上,算是解了她的認知困境。
這筆投資還是很值得的。
因此一拿到書,她就如饑似渴地學了起來,她現在已經知道了好幾條以前她不知道的種植常識。
為了更好地種田,她看得如癡如醉的,以前高考複習期間,她都沒有這麼用心和努力過。
人果然隻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與自己的生存真正利益有關的事,才會沉得下心去好好做。
等到天完全黑下來,她依舊看得津津有味,頭也不擡。這本書她會反複學習,直到把裡面的知識吃透為止。
植物種植的知識太有趣了,她現在才知道好多蔬菜種在一起會相生相克。
比如大蒜和豌豆、蘿蔔和土豆就是相克的,還好她撒種子的時候,大蒜和豌豆這倆冤家植物離得不近。
另外,黃瓜和西紅柿,辣椒和豇豆,西蘭花和生菜等也是不能做鄰居的,種在一起會加重感染病蟲害的風險。
要不是看書學習,她怕是減産了、甚至顆粒無收都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所以她為了避雷真的學得無比認真,一邊學還一邊劃重點、勾畫做筆記。
即使天黑了她也沒有停下學習,開上新買的太陽能燈繼續看。中間肚子餓了,她抽空吃了碗餃子,因為她現在的成品食物已經差不多吃完了,明早又要重新做點補充。
正好明天處理好第一批雜碎可以做點鹵雜碎,再煮點面條、米飯配上點野菜,有肉有菜有碳水,就又是營養的一餐。
雜碎雖然味道重,但鹵制以後别有一番風味,她最愛的有道菜幹鍋肥腸,就是要用鹵過的肥腸配上糍粑辣椒來炒制。
特别是炒到微微焦脆的時候,滋味最好,下飯下酒都是一絕。
她已經很久沒有吃過米飯了,主要是沒有電飯鍋。但她看了看,電飯鍋賣得挺貴的,她暫時用不起。
不過,以前在鄉下奶奶常煮的兩種米飯,蒸米飯和孔幹飯,她都知道做法,這兩種做法都不需要電飯鍋。
她可以先嘗試做一下簡單一點的蒸米飯,她有蒸鍋和現成的蒸籠布,正好實踐一下。
蒸米飯做起來其實不難,她早上起來,回憶了一下奶奶的步驟,把米粒煮到能徒手碾開,瀝幹水,上蒸鍋蒸十五分鐘左右就好。
為了方便傳熱,需要用筷子在米粒上戳一些通氣的孔。
米湯也可以留下當飲品。
系統出品的米品質還不錯,瀝下來的米湯帶着濃濃的米香味,絲滑的熱流順着喉嚨流進胃裡,讓人感覺毛孔都散開了,通透的舒服。
她等着米飯出鍋,什麼調料也沒要,熱騰騰的蒸米飯用還有餘溫的米湯泡了米湯飯,就着一個煎雞蛋,并切細了炒制的腌酸菜,呼噜噜地吃了兩碗。
腌酸菜是用野菜腌制的,别有一番風味。用的是她老媽教的法子,把野菜用滾水斷生,晾涼後加點白醋,放幾天就酸透了。腌好的酸菜用來涼拌、炒制或者煮火鍋,都非常地酸香開胃。